清泉复流,丽江的生态选择

作者:韩海阔、李宁 来源:新华网
2018-11-06 16:32:01
 
 

清泉复流,丽江的生态选择

中济海之秋。新华网发(朱远灵摄)

我们该如何珍惜失而复得的清泉?

“我和很多水从象山脚下的黑龙潭冒出来。咕咚一声翻上水面。看见很多不同模样的人。……人们在桥上,在堤上,说着不同的语言。在不同的语言里,都有那个词频频出现:丽江,丽江。……”

这段文字来自作家阿来的散文《一滴水经过丽江》。

这篇文章今年初入选了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材,今年国庆长假前被丽江人刻上玉璧立于古城入城处。往来的四海游客与这座新地标合影无数。

黑龙潭是丽江古城水系的源头,对丽江古城的保护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丽江市水文水资源局的专报指出,黑龙潭泉群的断流经常化,导致了丽江古城的景观用水不足,影响古城水生态环境;古城河道水量不足,水体出现不同程度的污染,下游出境水质一度达到Ⅲ类。

水体污染已成为眼下之急,而敬水、共生于自然却本是丽江人的初心。

长期以来,纳西族和其他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淀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质朴理念。

在丽江市博物院原院长李锡看来,正是这种质朴理念推动形成了丽江良好的人居环境,也孕育了丰富多彩、神奇灿烂的水文化。

对于丽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三眼井”故事,李锡已不知讲述过多少遍。

丽江古城纳西先民逐水而居,因水而生,更懂得一份对于自然的敬畏,对于水的使用更是尽显“物尽其用”。

居住在古城的人们,利用地下喷涌出的泉水源,根据地势高差修建成三级水潭,自高到低分别用于饮用、清洗瓜菜和炊具、盥洗衣物,三潭相串,却各司其职。

李锡希望,这种先民对于自然敬畏与合理使用的精神与智慧应当充分应用于当代社会:自然资源并非取之不竭,唯有倍加珍惜方能永续利用。

古城里出生的杨正荣,也是听着“三眼井”的故事长大的,对于这样的“自然法则”他也认为理当遵守。

杨正荣这些年见了太多的古城流水的多多少少、急急缓缓、清清浊浊。不过,这些天他一直盯着古城流水源头的这一汪黑龙潭,每日看其泉涌之势、明亮之度。

随着黑龙潭泉涌出水量的不断加大和泉水水质不断提升,黑龙潭公园管理方于10月19日向潭中投放了1000余斤对生长环境要求极高的“面鱼”,这正是杨正荣儿时曾捕捞过的那种本土鱼——裂腹鱼。

“保护好雪山下的碧水蓝天就是丽江人与自然和谐的核心所在。”丽江重拾“人与自然和谐”的初心。丽江市委市政府正在努力走出一条在严守生态红线的前提下,让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让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绿色发展路径。

丽江的初心,也是云南的初心。对于这份初心回归的声音,愈发响亮地传递于彩云之南的山水之间。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丽省份”,促其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并正以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和筑牢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使命担当,举全省之力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完)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