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丽江水更清。(新华网发)
为什么黑龙潭泉群能够复流?
清泉重现,并非偶然。
除了天时地利的客观因素外,“人为”更显重要。
丽江市水文部门对黑龙潭的分析研判一直在进行中。他们首先是查找断流的原因,就目前的分析来看,很有可能是多方因素叠加造成了断流。
这其中的原因主要综合有二:其一,自然使然,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近年来,丽江冬春季干旱严重,地面蒸发量加大,水源补给不足;其二,人力影响,森林植被的破坏促生了水土流失,城市化过程带来了不透水面积的增加和水资源需求量持续增加,地下水的开采加速地下水储存量和地下水位的“双降”。
黑龙潭断流,为丽江敲响警钟。
丽江市委、市政府认识到,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已成为丽江迫在眉睫、亟待破解的重要课题。
2014年5月,丽江市被水利部列为全国第二批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
雪山映潭。(新华网发)
机遇不可错失,且需把文章做精做细,做出丽江特色。
在丽江市水务局局长陈彪看来,水的问题是丽江必须面对的问题,丽江古城内外河流水生态环境的修复,传统水文化的传承与旅游融合发展,这是丽江要做好的功课,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最美丽江、使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的现实需求。
“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重要抓手,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为丽江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提供制度保障。”这成为了丽江治水的基本共识。
先是釜底抽薪。今年以来,丽江市共封填坝区地下深水井540口,减少攫取式的地下水开采量,并针对地下水位等开展实时监测。
再是畅通脉络。通过丽江坝水资源循环利用工程,补充古城外河流水网的生态环境用水,改善河流水网的水生态环境,恢复河道生态景观。
兼施“无中生有”。丽江市通过对坝区北部75个湖泊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形成湖泊水面面积91.07公顷。丽江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举旨在增加区域内水资源调蓄能力,改善片区大气循环并营造新的水景观,形成“雪山-森林-草地-湿地-水面”的立体生态结构。
工程最为浩大且功效持久的还是调水。丽江市按照“古城内外、分质用水、优水优用”的原则,以黑龙潭为核心,通过对坝区水资源统一调配管理,将坝区北部的白水河水以及坝区西部的拉市海水引调至丽江坝区,以地表水补水的方式,确保最低生态流量要求。
施计更需远知。
改革开放以来,丽江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已从常住人口3万余人的边陲小镇,发展到常住人口22.7万人的著名旅游城市,年度旅游人数突破4千万人次。
与此同时是人均水资源量不足600立方米的尴尬现实,重度缺水困扰丽江。
城市人口和旅游人口的不断增加,将把丽江引向极度缺水的状况。
向大江大河要水已成所指。
去年8月,滇中引水工程正式开工。丽江、昆明等6个州市将受惠于此,而配套资金和项目落地、生态意识共建等也将考验着这座小桥流水环绕的高原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