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玉溪推动高原特色农业转型升级

玉溪市将围绕“1+7+N”农业产业发展体系,聚焦生态农业、设施农业、科技农业、共享农业、高效农业全面发力,推动高原特色农业向更高水平迈进。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玉溪推动高原特色农业转型升级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1-17 21:1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11月17日,云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玉溪专场举行。玉溪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谭伟指出,“十四五”以来,玉溪市围绕“加快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指示要求,聚焦生产、加工、销售“三端”协同发力,有效推动高原特色农业质效提升、群众持续增收。

第一,生产端方面,在“做精上”下功夫。一是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构建以“粮、烟、菜、果、花、药、菌、畜”为重点的“1+7+N”农业产业发展体系。2024年,蔬菜产量343.3万吨、排全省第4位;鲜切花产量28.5亿枝、排全省第2位;水果产量175.9万吨、排全省第2位。二是建立统一标准。坚持“统一种植规划、统一种源供应、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加工收购、统一品牌运营、统一管理服务”的农产品全流程管控机制,持续打造“第一车间”。2025年,收购烟叶160.4万担,均价34.67元/公斤,烟叶税收达到6.12亿元,“云烟之乡”核心地位持续巩固。三是建好高标准农田。按照“政府主导、多元投入、市场运作”模式,分区分类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55.2万亩,粮食播种面积、产量分别稳定在160万亩、60万吨以上。四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推广水肥一体化、喷滴灌及现代温室等先进模式,植保无人机、山地轨道运输、自动采摘等农机农艺覆盖范围持续扩大,累计建成设施农业63.6万亩,较2020年增长59.7%。

第二,加工端方面,在“做强上”下功夫。一是培育农业经营主体。构建“龙头企业引领、合作社联动、家庭农场支撑、小农户参与”的多元化培育机制,全力推动农业经营主体量质齐升。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农业企业1.16万户、较2020年增长240%;培育农业龙头企业439户,其中,国家重点龙头企业7户、排全省第3位。二是产地初加工扩面提质。持续扩大保鲜、烘干、清选分级、包装等初加工设施覆盖面,建成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2215间,库容达126.5万立方米,蔬菜、水果、花卉主产区基本实现采后商品化加工处理。三是精深加工延链补链强链。支持龙头企业联合科研院校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推动加工产品向高附加值领域延伸。比如,猫哆哩集团通过与上海交通大学等科研团队合作,成功从酸角果核中提取罗望子多糖,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等多个领域。2024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1151亿元,产加比达2.8:1,居全省第3位。

第三,销售端方面,在“做优上”下功夫。一是实施“玉字号”品牌创建行动,聚力打造“玉字号”特色产业品牌,“褚橙”冰糖橙、“云秀”鲜切花等9个产品获云南绿色食品“10大名品”称号;华宁柑桔、元江芒果入选全国“土特产”推介名单。二是实施农业开放提升行动,成功发送中老铁路农产品国际冷链货运专列,蔬菜鲜花公铁联运出口实现零突破。2025年1—8月,境内铁路货运到发累计981.92万吨、同比增长7.4%;全市农产品出口额8.38亿元、同比增长3.4%。我市蔬菜出口专业型示范基地成为第一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三是实施农产品销售拓展行动,以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为抓手,全力构建线上线下协同体系,2025年1—8月,全市农产品网络销售额25.33亿元,同比增长37.56%。华宁县农村电商示范创新案例作为全省唯一案例,入选2025年全国农村电商“领跑县”案例集。

下一步,玉溪市将围绕“1+7+N”农业产业发展体系,聚焦生态农业、设施农业、科技农业、共享农业、高效农业全面发力,推动高原特色农业向更高水平迈进。

(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记者 李映青)

【责任编辑:严玉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