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名选手进入第二届云南省花卉导览员复赛

选手们将以青春视角解读花卉文化,用多元语言传递产业价值,为“云花”品牌注入新生活力,向世界讲述“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和“有一种叫斗南的浪漫”,持续擦亮“春城花都”名片。

69名选手进入第二届云南省花卉导览员复赛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1-17 16:3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图片

11月13日,云南省第二届花卉导览员大赛复赛训练营上,首届大赛金奖得主围绕花卉导览核心技巧、导览词优化及赛前心理调适等实战内容,为从初赛中脱颖而出的69名选手进一步优化表现,实现从“能讲”到“会讲”“善讲”的跨越。这种“赛前充电”模式不仅提升了选手的综合素养,更加深了选手们对“云花”产业脉络与文化内涵的理解。

本届大赛自启动以来便受到广泛关注,前期海选通过抖音平台征集视频作品,吸引了600余份参赛投稿。选手们以“花Young彩云南共赴云花产业新征程”等为话题,通过3分钟以内的视频展示了个人风采与对斗南花市的独特讲解,经初步筛选,150余名选手获得了初赛资格。

赛前,组委会精心组织了初赛前训练营,特邀昆明学院旅游学院教师郑耕耘开展题为《斗南花卉赛事导览词创作及讲解指南》的专题讲座,从内容架构、语言表达到情景模拟,为选手提供了全方位备赛指导。11月8日至9日,初赛在呈贡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正式拉开帷幕。比赛设“中文导览员”“外语导览员”“手语导览员”及新增的“方言导览员”四大赛道,相比第一届花卉导览员大赛,此次新增的方言赛道,让“云花”的讲述方式更加多元、更接地气。选手们围绕斗南花市、昆明花拍中心、花卉产业及科普知识等内容各展所长:有的以粤语联动广州花市,实现“花城对话”;有的以亲情故事为引,娓娓道来与斗南的深厚情感;还有的深入介绍主题展馆,展现专业导览能力。评审团由呈贡区多所高校专业教师组成,从内容准确度、表达力、逻辑性等维度综合评分,最终69名选手成功晋级。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的中文导览参赛选手殷微斯表示:“在准备比赛的过程让我深入理解了云花不仅是美丽符号,更是斗南花农脱贫致富的‘金钥匙’。每一朵花背后都是一段奋斗史。我将继续用声音传递云花之美与高原希望。”

来自云南民族大学的张振华,参加的是外语导览赛道,他说:“当我用‘Yunnan's floral secrets’代替简单的‘云南花卉’,用‘silent diplomats’形容那些登上国际舞台的玫瑰时,英语导览不仅是翻译,更是文化转译。我们要用‘世界语言’讲述云花的传统根脉与现代发展,让云南的花香飘得更远。”

本届大赛由共青团云南省委、省学生联合会、省志愿者协会指导,昆明市委社会工作部、市文旅局、团市委主办,呈贡区委宣传部、区委社工部、区文旅局、团区委等部门承办,旨在通过赛事挖掘并培育一批“云花故事”的优秀讲述者、传承者与推广者。大赛不仅为青年提供了展示才华、服务产业的平台,更通过“导览+”模式深化了花卉产业与旅游服务的融合。

下一步的复赛和决赛,选手们将以青春视角解读花卉文化,用多元语言传递产业价值,为“云花”品牌注入新生活力,向世界讲述“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和“有一种叫斗南的浪漫”,持续擦亮“春城花都”名片。

(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记者 李映青)

【责任编辑:严玉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