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晓云当选国际河流文明与遗产学会主席

这位从云岭大地走出的学者,继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组建的国际水历史学会主席后,再次出任国际科学组织第一负责人,成为中国社会科学界为数不多两次执掌国际科学组织的顶尖学者。

郑晓云当选国际河流文明与遗产学会主席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1-17 09:1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图片

近日,湖北大学特聘教授、中国长江文化研究院院长郑晓云当选为国际河流文明与遗产学会主席。这位从云岭大地走出的学者,继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组建的国际水历史学会主席后,再次出任国际科学组织第一负责人,成为中国社会科学界为数不多两次执掌国际科学组织的顶尖学者。

国际河流文明与遗产学会是总部设于希腊的全球性科学组织,核心使命聚焦于推动国际社会对河流文明的理解、保护与传承,助力河流可持续发展。该学会通过组织国际学术会议、开展专项科研、出版研究成果、推进河流文明遗产命名及公众教育等活动,并联动各类国际科学组织与政府机构拓展合作,持续扩大河流文明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学术影响力和实践空间。

作为在云南成长起来的知名专家,郑晓云的学术生涯始终与彩云之南的山水人文紧密相连。1982年求学于云南大学期间,他便走进基诺山开启调研,此后40年间走遍云南多数民族地区,深耕傣泰民族文化、基诺族社会变迁等领域研究,留下了《文化认同论》《最后的长房·基诺族:父系大家庭与文化变迁》《傣族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多样性研究》等诸多兼具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的著作。而这份扎根云南民族地区的田野调研经历,也为他日后深耕水历史与水文化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郑晓云是中国“水历史”概念的提出者,也是中国水文化研究的开拓者之一。他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专注水的研究,并开启了国际合作交流之路。他曾先后前往近40个国家开展学术交流与研究,其研究成果不仅发表于国内外顶尖学术刊物,部分论文还被收录进《世界水的历史》等国际著作,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他在推动中国水历史文化交流中做出了很多有成效的工作,同时也在国际学术组织工作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好评。他始终关注云南本地水文化与河流文明保护,积极为滇池水文化发展建言献策。近年,他还出版了《滇池传》等著作, 主编了《中国湖泊传》丛书。

谈及此次任职,郑晓云表示,国际河流文明与遗产学会是一个多学科多组织层面对河流文明进行研究和传承保护的国际平台,对河流文明的研究与传承保护有独特的优势,在任职期间将努力利用好这些优势,为世界了解中国的河流文明、促进中外河流文明互鉴做出积极的努力。

(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记者 李映青)

【责任编辑:严玉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