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云南昭通“生态强市”建设扎实推进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云南昭通“生态强市”建设扎实推进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1-14 09:3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11月13日,云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昭通专场举行。中共昭通市委副书记、昭通市人民政府市长冯皓介绍了“生态强市”建设情况。

“十四五”以来,昭通市紧盯“截污、治水、固土、增绿、搬迁、转型、共生、协同”8个核心词,扛牢源头责任、展现源头担当,努力把赤水河打造成长江上游最美生态河流、践行“两山”理念样板典范、流域绿色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

一是截污治水,碧水清流换新颜。昭通推进实施赤水河流域保护治理“一条例(《云南省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一决定(《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赤水河流域共同保护的决定》)一细则(《云南省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实施细则》)”,以此推动建立3省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成为全国首个跨多省流域的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试点。统筹抓好治“两污”、治面源污染、开展“厕所革命”,实现流域内城乡“两污”设施、入河排污口整治、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3个全覆盖”,连续5年赤水河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以上,形成“一江清水出云南”,去年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二是固土增绿,青山叠翠展新卷。昭通扎实开展赤水河流域矿山植绿、岸线增绿、裸土披绿三大行动,镇雄县坡头镇海塘历史遗留硫磺冶炼废渣综合处置及生态恢复工程入选全国典型案例;全部拆除流域内17座小水电站,全域恢复自然流态,整治经验入选《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成效典型案例》;严格落实“十年禁渔”要求,赤水河流域鱼类资源从2020年的36种增加到当前的43种。

三是绿色发展,人境和谐谱新篇。昭通加快生态搬迁、推进源头搬迁,走好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道路,建成赤水河流域竹产业基地160万亩,竹产业成为群众的“幸福不动产”;避暑康养、红色旅游等文旅产业加快发展,“红色扎西·赤水明珠”品牌效应不断凸显,实现了“生态美”与“百姓富”的有机和谐统一。

如今的昭通,秀美生态画卷与蓬勃绿色产业交相辉映,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心中可触可及的“生态家园”。昭通将持续推进“生态强市”建设,进一步擦亮绿水青山、蓝天白云亮丽底色,让生态环境成为昭通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最普遍的美丽风景、最恒久的绿色动能。

(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记者 李映青)

【责任编辑:严玉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