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国3地骑手雪线逐风!2025“向山而行·丽江山地自行车赛”玉龙雪山站收官

5国3地骑手雪线逐风!2025“向山而行·丽江山地自行车赛”玉龙雪山站收官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0-20 19:4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10月19日,2025“向山而行·丽江山地自行车赛”玉龙雪山站圆满落幕。这场以“见山、见自我、见世界”为内核的极限赛事,汇聚俄罗斯、英国、摩洛哥、摩尔多瓦、泰国5国及中国内地、香港、台湾3地共509名骑行精英,在海拔2800米的雪域高原展开两日角逐,以车轮丈量丽江之魂,为“高原户外运动之都”建设注入磅礴力量。

赛事深度融合玉龙雪山自然禀赋与纳西文化,打造两条特色赛段:首日28公里“龙女湖溯源线”穿越玉湖村千年古道,470米累计爬升中,林道蜿蜒、陡坡凌空,选手在攻克碎石、急弯的同时,尽览“推窗见雪山,低头瞰云海”的美景;次日40公里“东巴秘境穿越线”横跨山川古镇,850米高差搭配土路、草甸路等复合地形,宛如“流动的纳西史诗”。

为覆盖不同群体,赛事创新设置18公里“向山而行体验组”,以平缓坡度迎接亲子家庭与新手骑手,形成“男子Epic组、混合Epic组、大师Epic组、砾石车Gravel组、宇宙E-BIKE电助力组、体验组”六大组别矩阵。数据显示,本次赛事吸引全国24省市选手参与,域外选手占比89.2%,国际骑手的加入更印证其“全球山地骑行朝圣之地”的定位。“在雪线骑行,是突破体能,更是与雪山对话、和自我和解。”甘肃选手张佼的感言,道出了赛事的精神内核。

赛事期间同步开启的“骑旅丽江生活节”,构建全周期文化体验场景。赛前,“丽江的花”玫瑰赠礼活动走进丽江古城、白沙古镇,用象征爱与勇气的玫瑰传递“花漾丽江”浪漫;“去哪儿骑”活动设计多条特色路线,从古城青石板路到雪山越野赛道,从纳西风情巷到田园乡村径,让选手实现“骑遇丽江,处处皆景”。

生活节主会场亮点纷呈:UCI Gravel英国站银牌得主马修·普里查德分享“雪山骑行即向自然致敬”的感悟,引发全场共鸣;虬龙轻蜂电动越野试驾、保山咖啡品鉴、运动防护讲座,形成竞技与休闲的闭环体验。东巴文化体验区与非遗甲马工坊更成为“文化窗口”,选手亲手绘制东巴经文、拓印甲马图腾,触摸纳西文明脉络。“这不是比赛,是‘浸文化、悟生活’的旅行!”贵州选手姚浩的评价,道出赛事的独特价值。

18日晚的“雪山之夜”篝火狂欢将氛围推向高潮:选手与当地居民共品腊排骨火锅,在第一赛段颁奖礼中见证荣耀,随后纳西古乐、民族歌舞、烟火秀轮番上演,最终在纳西打跳的欢腾中收尾,让全球骑手沉浸式感受“雪山下的户外生活”。

随着玉龙雪山站收官,2025“向山而行”系列赛事完成“程海湖生态骑”“泸沽湖文化骑”“玉龙雪山极限骑”三站闭环,累计吸引超1100名选手参与。专项统计显示,本站赛事直接拉动体育消费超1710万元,整体经济效益达6327万元,初步形成“以赛促旅、以旅带文、文体旅共兴”的良性生态。

丽江市教育体育局负责人表示,未来丽江将以“一江两山五湖”为基础,以多民族文化为核心,持续构建“山水陆空”多元一体的户外运动产业体系,让丽江成为全球骑行者“向山而行、见山见自我”的终极目的地,让“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在雪山脚下绽放更绚丽光彩。

本次赛事由云南省体育局指导,丽江市人民政府主办,丽江市教育体育局、玉龙县人民政府承办,赛客瑞斯(丽江)体育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运营。从赛道设计到文化融合,每处细节都紧扣“办选手向往的比赛”初心,让骑行成为连接自然、自我与世界的独特纽带。

(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记者 李映青)

【责任编辑:李杭育】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