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昆明市林业和草原局、云南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联合五华区教育体育局,在龙翔小学开展“探秘轿子山生物精灵,争做生态守护小卫士”主题科普活动。活动以科普讲座、生态手账创作、游园会等形式,为1000余名师生打造沉浸式“自然课堂”,将生态保护理念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实践体验。
科普解密,激发探索热情
上午10:00,云南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所高级工程师李子光以一堂生动详实的科普讲座拉开了活动序幕。他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真实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轿子山的珍稀动植物及其保护价值,极大激发了同学们的好奇心与探索欲,现场不时响起阵阵惊叹与掌声。
互动问答环节,昆明市林草局的陈美静带来了趣味有奖问答互动,将活动气氛推向高潮。“林麝属国家几级保护动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须弥红豆杉属国家几级保护植物?”“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面对陈老师抛出的问题,同学们踊跃作答,在一来一往的互动中,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更让生态意识悄然萌芽。
手账创作,写下守护宣言
在“轿子山生态小卫士手账”实践环节,同学们纷纷化身“生态守护小卫士”,灵活运用讲座中所学的生态知识,展开想象力与创造力,投入手账创作,并写下自己的生态保护宣言。一张张精美的手账,既是传播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知识的窗口,更是大自然向小朋友们发出的生态守护“倡议书”。
作为积极探索城市学校生态教育实践路径的先行者,龙翔小学现已构建起一套独具特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课程体系,持续推动生态意识在校园生根发芽。活动现场,举行了龙翔小学四年级优秀生态手账作品颁奖仪式。获奖同学获得了由昆明轿子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提供的轿子山旅游风景区门票,这份特别的礼物,将鼓励孩子们亲身走进自然,在真实山水间感受生态之美。
化教于乐,筑牢生态意识
下午,一场生态游园会在龙翔小学操场上演。现场设立的科普展板图文并茂,生动展示出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地貌、珍稀物种与生态保护成果,吸引众多师生驻足观看。
互动区内,“套中啦!”“不带火种进山,属于‘十不做’!”的欢呼声此起彼伏,气氛活跃。同学们全情投入到“圈定生态守护承诺”“生物精灵守护”投壶、“十做十不做”沙包挑战等趣味游戏中,在欢声笑语中边玩边学、边学边悟。昆明市林业和草原局打造的昆明市古树名木文化IP“古树爷爷”与“古树奶奶”惊喜亮相,更是点燃了全场互动热情,将活动推向高潮。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生态保护理念悄然浸润童心,切实增强了学生们的生态文明意识。
携手共育,同绘生态未来
活动当天,昆明市林草局、五华区教体局、轿子山保护区管护局相关代表参观调研了五华区龙翔小学“生物多样性”空间及“科技农场”基地。校长范源分享了该校将生物多样性保护融入学校课程的经验,从餐桌上的食物多样性到田野间的生物多样性,再到地球生态系统,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校园阵地中落细、落小、落实,不断增强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让学生在教育的实践中感悟生命之美、生态之美、劳动之美。
“生态守护需要全民参与。”云南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副局长潘锐方表示,“云南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昆明市唯一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滇中地区非常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管护局每年都会举办不同形式的科普宣教活动,此次‘走出来,进校园’,是希望通过面向青少年传播生态文明理念的同时,以‘小手拉大手’的方式,让孩子带动家庭、家庭影响社会,增强社会面对于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注,推动形成人人关注、人人参与生态保护的社会氛围。”
谈及以此类形式开展生态文明科普教育进校园,龙翔小学校长范源表示,这类生态科普宣教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拓宽了学校自然实践教育的边界,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孩子们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与生态保护意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区教体局的支持下,期待未来与市林草局、轿子山保护区管护局开展更多的生态科普教育合作,共同推动生态教育常态化。
未来,云南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将继续以“普及生态知识、倡导生态保护”为目标,不断探索创新生态宣教模式,同时结合线上科普,拓宽生态教育覆盖面,让更多人了解云南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共同守护好这片“滇中第一山”,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记者 李映青/郑佳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