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景迈山分论坛在宁洱举办 160余名各界人士共探茶马古道新价值

第五届景迈山分论坛在宁洱举办 160余名各界人士共探茶马古道新价值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0-02 15:4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9月30日下午,2025年第五届景迈山分论坛——“茶马古道是一篇大文章”主题论坛在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开幕。论坛汇聚160余名政、产、学、研、媒领域专家学者、实践代表及北京大学、中山大学、云南大学等高校力量,构建起跨学科、多领域的学术交流矩阵。

(活动现场 供图)

作为茶马古道源头、文化重要传承地及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纽带,普洱此次承办论坛,旨在深挖茶马古道当代价值。中共普洱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吴琳出席论坛并致辞。

论坛现场设置主题发言与主题对话两大环节,聚焦学术前沿,多维解码茶马古道文化内涵。清华大学教授、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主讲专家熊澄宇,以《以文化遗产推动文明对话——从茶马古道至景迈山》为题作专题发言;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东陆特聘教授、云南省人民政府参事何明,系统阐述茶马古道论坛创办的价值意义;云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云南省茶马古道研究基地主任张昌山,则以《茶马古道文化及其现代价值》为题作论坛综述。此外,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语言学论丛》主编陈保亚,原云南省文化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花泽飞,云南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李炎,西南林业大学教师杨海潮,重走茶马古道系列活动总策划、万里茶道协作体副主席、华侨茶业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胡明方,云南省茶马古道研究会会长、云南茶马司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胡皓明,普洱市茶马古道研究会副会长、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市文物局局长龙麟等嘉宾,分别从学术研究、政策实践、产业活化等角度分享成果与经验。

活动期间,《普洱》杂志社分别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暨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云南普洱茶厂有限责任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将以“深化跨学科合作,推动学术、科研与文化实践融合,服务国家文化战略”为宗旨,深耕茶马古道文化资源,促进文明互鉴,推动文化与现代产业融合,共同构建科学规范的普洱茶仓储标准体系。

论坛当日,与会人员还赴普洱民族团结园、同心镇那柯里茶马驿站景区开展实地调研,重温先辈歃血盟誓立碑壮举,实地探访茶马古道遗址,直观感受古道文化底蕴。

据悉,“茶马古道”概念由云南学者木霁弘、陈保亚、徐涌涛、王晓松、李林、李旭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1991年,6人在考察滇藏川茶马古道重要路段后,于著作《滇藏川“大三角”文化探秘》中首次正式界定这一概念。三十余年来,“茶马古道”不仅成为推动中国多民族交流史、文明互鉴史研究的核心学术载体,更逐步发展为彰显中华文明开放性与包容性的重要文化符号。

(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记者 李映青)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