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媒体达人走进昭通古城:千年石板路触摸“朱提文明”与红色星火

全国媒体达人走进昭通古城:千年石板路触摸“朱提文明”与红色星火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9-26 14:2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飞檐翘角勾勒旧日繁华,青石板路承载千年记忆。近日,“旅居云南·心之所向”2025年“全国媒体达人云南行”宣传推广活动走进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昭通古城,来自全国的媒体记者与网络达人沿着乌蒙山深处的千年街巷,开启一场串联秦凿五尺道、汉碑朱提文、民国商号与红色转折的文化探访之旅。

(昭通古城内保存完好的宅院 叶诗韵 摄)

昭通古城地处云、贵、川三省结合部要冲,金沙江下游沿岸,素有“锁钥南滇,咽喉西蜀”之称。历史上,这里商贾云集、文化交融,因商贸繁盛获“小昆明”美誉。如今漫步古城,迟家大院、广东会馆、李氏家祠等中西合璧的会馆大宅错落分布,木雕繁复、石础精美的建筑细节,仍可窥见当年商帮往来的鼎盛气象。

“老宅会说话,一砖一瓦都是史诗。”在清末富商迟兴周的宅邸——如今的昭通历史文化陈列馆内,媒体记者们驻足感叹。馆内“兴泰号”商号的历史遗存,将西南近代商业发展史浓缩于庭院深处;“西南首富”李耀庭家庙中,孙中山题写“高瞻远瞩”的原件复制品,让众人直观感受清末民初实业救国的历史浪潮;而姜亮夫故居的朴素院落与满架书卷,还原了这位国学大师师从王国维、梁启超的少年时光,引得网络达人感慨“昭通的人文底气远比想象中厚重”。

文物与红色记忆,是古城的灵魂所在。昭通市博物馆镇馆之宝“孟孝琚碑”前,讲解员向采风团介绍:“这块‘滇中第一石’实证了两千多年前云南与中原文化的紧密联结,彻底改写了云南‘蛮荒之地’的刻板印象。”在威信扎西会议旧址,媒体达人XXX驻足沉思:“总书记说扎西会议推动中国革命走向新阶段,亲临此地才真正理解‘向历史深处汲取力量’的内涵。”

与部分“空心化”古城不同,昭通古城至今仍有1.9万户、5.2万原住民在此生活——孩童奔跑于巷弄,老人闲坐门坎晒太阳,餐馆飘出天麻汽锅鸡的香气,鲜活的人间烟火让古城“活着”呼吸。“我们不搞大拆大建,以民生为前提让原住民成为古城守护者。”古城保护指挥部负责人介绍,昭通近年借鉴福州、丽江等地经验,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策略推进修缮活化,如今广东会馆变身为文化沙龙,迟家大院常设历史展览,陕西会馆成为研学基地,2024年春节试点开放以来游客量同比显著增长。

“没有过度商业化的喧嚣,只有沉甸甸的历史与温暖烟火。”参与采风的媒体记者代表总结说,从朱提文明到扎西会议,从西南首富到文学之乡,昭通古城堪称“滇东北人文秘境”。离城时,夕阳为古城门匾“锁钥南滇,咽喉西蜀”八个大字镀上金光,这座千年古城正以文化觉醒之姿,在新时代续写历史使命。

(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记者 李映青)

【责任编辑:李杭育】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