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服饰的经纬与扎染的蓝白之间,藏着一段跨越六百年的中马对话。8月的“i❤云南郑和文化周”,云南民族博物馆迎来了马来亚大学的师生们,一场探寻文化密码的旅程就此展开。
他们在民族服饰展馆驻足良久:云南蜡染的几何纹样与马来西亚峇迪的花卉印记隔空相遇,相似的审美意趣在目光流转间悄然共鸣。云南本土的苗绣、白族扎染、蜡染非遗传承人带着特色服饰登台,既讲述着传统技艺里“以纹载道”的生活智慧,又展示了融入郑和文化元素的创新作品——老手艺与航海故事碰撞出新鲜灵感。
在白族扎染技艺州级代表性传承人张翰敏的指导下,马来亚大学的师生们制作出一幅幅专属于自己的扎染作品。有学生捧着刚完成的作品说:“原来白族扎染的‘扎’是连接,‘染’是交融,就像此刻我们和这片土地的相遇。
文化的相遇不止于展厅。经教育部批准,云南大学与马来亚大学合作设立的云南大学云南马来亚学院,将于2025年9月迎来首批新生。云南大学校长马文会表示,双方将以学院为纽带,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推进产学研融通创新,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交流。“我们要务实办好学院,着力培养服务‘一带一路’共建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国际化拔尖创新人才,为构建高水平战略性中马命运共同体、助力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作出新贡献”,马文会说。
从非遗技艺的指尖传承,到高等教育的携手前行,中马两国的文化纽带正被不断编织得更紧密。这场跨越山海的相遇,正酝酿着更多文明互鉴的惊喜。
(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记者 李映青 视频 符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