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晚,云南艺术学院实验剧场内人声鼎沸,红河州歌舞团原创音乐剧《阿者科》精彩上演,亮相以“砥砺前行新时代·文化繁荣谱新篇”为主题的第十八届云南省新剧(节)目展演。当晚,千余名观众齐聚,共同观看这部以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为创作蓝本的作品,沉浸式感受哈尼族“敬畏自然、万物有灵、天人合一”的古老智慧。
阿者科村位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地处红河哈尼梯田核心区,是该梯田申遗的5个重点村寨之一,不仅入选第三批国家级传统村落,还获联合国“世界最佳旅游乡村”称号,其“阿者科计划”更入选全球最佳减贫案例。自该计划实施以来,村里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现脱贫致富。截至2025年7月,全村接待国内外旅游者26.63万人次,旅游总花费达682.5万元;累计举行12次旅游发展分红大会,分红总额245.25万元,户均分红53116元。
这部音乐剧堪称哈尼人写给大地的“情书”。剧情围绕守护与传承展开:在哈尼梯田畔长大的阿布,一心想守护家园、传承非遗;而因身世之谜出走多年、刚返乡的兄长诺朴,却提出拆除蘑菇房。不同立场让兄妹之情濒临破碎。随着剧情推进,阿布与云朵、木森、泉妹等人对蘑菇房进行改造,“阿者科计划”也随之诞生……最终,阿布和朋友们守住了哈尼族世代生存的家园,兄妹俩的身世之谜揭开,村民们也靠乡村旅游吃上了“旅游饭”。故事结尾,哈尼人依旧守在这片土地上,守护着千年梯田与赓续千年的文明。
舞台上,演员们演绎着长街宴的欢乐场景;舞台下,观众们不时喝彩,掌声经久不息。有观众感慨:“我最初知道阿者科,就是因为‘阿者科计划’享誉世界。这次看它的故事搬上舞台,特别感动——没有哈尼族世代守护绿水青山,就不会有如今的‘金山银山’。”
剧场外,为阿者科编制实施“阿者科计划”的中山大学团队,正向观众展示为当地及哈尼梯田设计的文创产品。笔记本、冰箱贴、杯子等物件融入哈尼梯田元素,巧思满满,惹人喜爱。
该剧相关负责人介绍,《阿者科》以蘑菇房的保护与存续为核心,用艺术化方式回应“如何在时代变迁中守住文化根脉”的命题。这既是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生态文明思想转化为舞台叙事的新尝试,也旨在推动全社会关注并实践文化传承、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为参加此次展演,主创团队深入当地采风,精心编排打磨,力求呈现思想性与艺术性兼具的精品。剧中角色以“阿者科计划”亲历者(含朱良文、保继刚教授等十余位)、州县乡相关领导及村民为原型,塑造出返乡青年、守寨人、非遗传承人等多元形象;同时将哈尼梯田的壮美、蘑菇房的烟火气搬上舞台,融入哈尼村寨日常、乐作舞、十月年长街宴等场景,完整呈现出阿者科发展乡村旅游、千年梯田焕发新机的故事。
据悉,音乐剧《阿者科》是云南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由中共红河州委、红河州人民政府等单位出品,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云南省民族艺术研究院支持,红河州歌舞团创作演出,此次成功入围第十八届云南省新剧(节)目展演名单。(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记者 李映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