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份名校通知书!中缅边境小县沸腾了

78份名校通知书!中缅边境小县沸腾了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8-02 16:2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盛夏的滇西南,骄阳似火,却热不过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百姓朋友圈里的沸腾——这个中缅边境小县,2025年有78名学子拿到985、211高校录取通知书。北京大学的匡代兰、浙江大学的罗珂娴、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刘飞、中国农业大学的傈僳族少年熊双剑……顶尖名校的名字,与边疆少年的梦想紧紧相连。

(匡代兰收到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 供图)

这份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是镇康县以“党建引领、师资培养、改革创新、资源整合、立德树人”五大引擎破解教育困境的深耕。走进镇康县第一中学,“党建引领发展”的标语格外醒目。近四年,全县培养出192名市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5名一线教师获评正高级职称,教师编制占全县事业编制的63%。“最优资源向教育倾斜”,是县委县政府“边疆小县也能办好教育”的承诺——近三年,教育投入占财政支出比例始终超17%。

教育被列为“一把手工程”,39名县处级领导挂钩学校当“编外校长”,带头讲思政课;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全面落实,“党建+教研”“党建+学科带头人”模式推动党员教师成为教改先锋。高三办公室里,数学教研组长罗映波正给新教师演示“三动一测”教学模式和“五精”备考机制,这些贴合民族学生特点的创新,成了高中教育突破的关键。

“能到北京求学,是我一生最重要的事,毕业后要回边疆建设。”刘飞的话里满是憧憬。高一入学时他英语仅80多分,高考提升至116分,班主任杨建新保留的40多次个性化辅导“成长档案”,正是“精准施策”的生动注脚。

“我们和省内外10所名校共享资源,2024年102名教师外出培训。”镇康一中副校长付贵强说。熊双剑正是听了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讲座,才埋下农业科技的梦想种子:“从前向往北京,如今靠努力圆梦了。”这种“引进来+走出去”,正是“资源整合”引擎的力量。

夜幕下的红岩村刺树丫口自然村,因匡代兰考上北大而热闹非凡。父亲匡建国看着北大校园照片,朴实的话道出教育的深意:“娃娃说要回来建家乡医院,教育改了下一代的命,他们就会改家乡的命。”

78份通知书,是78颗火种。“国旗下的励志课”“边关远足”等德育活动,滋养着边疆学子的家国情怀。如今,更多怀揣梦想的少年已整装待发,带着家乡的期盼奔赴远方,要在更广阔的天地,书写属于边疆的青春华章。

(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记者 李映青/李丽君)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