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树银花不夜天,彝乡欢歌庆丰年。7月19日晚,备受瞩目的巍山2025年火把节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拉开帷幕。数万名当地各族群众与海内外游客欢聚一堂,共同点燃象征吉祥与希望的火把,让这座拥有六百多年历史的古城化作一片欢乐的海洋。
(来自昆明医科大学的印度留学生云梦语和当地群众一起欢度火把节 杨雅冰 摄)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作为主会场的巍山古城圣火广场人头攒动,气氛热烈。广场中央,一根高达数米、由松柏枝与干柴捆扎而成的巨型火把巍然矗立,顶端装饰着寓意五谷丰登的彩纸和升斗。19时30分许,德高望重的彝族长者“毕摩”主持古老而庄严的仪式,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祭火仪式后,主火把被点燃,熊熊烈火冲天而起,照亮夜空,也点燃了现场所有人的激情。
人们手持备好的小火把,从主火把引火,一条条“火龙”在古城街巷间欢腾舞动,构成“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的壮丽奇景。随后,融合南诏宫廷乐舞与彝族传统元素的《烟火巍山·梦回南诏》大型主题文艺演出,将现场欢庆气氛推向新的高潮。
(火把节现场 杨雅冰 摄)
传承与创新交融,文旅盛宴谱新章
巍山是古南诏国的发祥地和故都,自唐代南诏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其在清代获封“文献名邦”,火把节更是当地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
本届火把节以“烟火巍山·梦回南诏”为主题,活动从7月15日持续至19日,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与往年相比,在保留祭火等核心传统仪式的基础上,更注重活动的参与性和体验性。
节庆期间,县城主会场与大仓镇苍鹭谷、永建镇东莲花等分会场联动,推出系列特色文化活动:“彝乡火韵·梦启南诏”彝族打歌展演、遍布古城广场的群众篝火晚会、“融入现代生活——非遗正青春”非遗集市及彝族打歌巡演,还有《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彝族打歌保护传承条例》宣传推广等,彰显出巍山在活态传承民族文化、守护精神家园上的坚定决心与不懈努力。
值得一提的是,活动周特别举办原创歌曲《请到我们巍山来》《火把节之夜》发布会,以现代音乐语言向世界讲述巍山故事,发出彩云之南的盛情邀约。
“小吃天堂”遇上“火之狂欢”,舌尖经济助发展
火把节期间,除了视听盛宴,更有一场味觉狂欢。作为“中国名小吃之乡”,巍山拥有扒肉饵丝、过江饵丝、南诏一根面、青豆小糕等24个系列、350多个品种的名特小吃。
在为期五天的“寻根巍山·品味南诏”名特小吃展销中,常态化小吃街、南诏文化广场、蒙化广场等地人潮涌动、香气四溢。游客穿梭于美食摊位间,品尝地道南诏风味,感受“小吃天堂”的独特魅力。据统计,巍山县内直接从事餐饮、小吃行业的有2161户,带动就业6506人,年营业收入4.44亿元;巍山籍人员在县外从事餐饮业的有724户,实现营收6.61亿元。“小吃经济”已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带动民众就业增收的重要引擎。
本次火把节将火的狂欢与美食诱惑完美融合,既为游客提供“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的沉浸式体验,又将文化势能转化为消费动能,为当地文旅产业提质升级注入强劲动力。巍山县正以饮食为媒、以节庆为介,全力擦亮“南诏古都、彝祖故里、道教圣地、鸟道雄关、红河之源、和谐回村”六张名片,推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
民族团结谱华章,和谐家园共繁荣
巍山是多民族聚居地,有汉、彝、回、白、苗、傈僳等25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6.67%。长期以来,各族人民在此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巍山县曾三次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火把节是巍山各族人民共同的节日。跳动的火光中,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手拉手、肩并肩,围篝火尽情歌舞,共享节日喜悦与祝福。这火焰是传承的薪火,更是民族团结的象征,传递温暖,凝聚起推动巍山发展的磅礴力量。
夜色渐深,古城热情丝毫未减。从圣火广场到文献广场,从拱辰楼到南诏古街,处处是歌的世界、舞的海洋。这场盛大的火把节狂欢,既是对古老传统的致敬,也是对美好未来的期许,全面展示了巍山县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良好风貌,向世界展现了开放、包容、充满活力的“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真实样本。
(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记者 李映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