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滇协作“四项行动” 绘就云南金平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沪滇协作“四项行动” 绘就云南金平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5-12 11:0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自1996年起,上海市长宁区与云南省金平县建立对口帮扶关系,跨越千里的“山海之约”由此开启。29年来,长宁援滇干部与金平各族干部群众携手同行,以特色产业提升、产业集群打造、消费帮扶拓展、劳务协作提质“四项行动”为有力抓手,推动沪滇协作不断走深走实,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边疆振兴之路。

提升特色产业,激活发展动能

在乡村振兴进程中,沪滇产业协作是推动脱贫地区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金平县紧扣县委“3326”发展规划,深度挖掘本地“土特产”资源,聚焦中药材、冬季人参果、古树茶等特色产业,投入援滇资金1.3亿余元,精心实施22个产业提升项目。这些项目精准发力,有效补齐配套设施、技术研发、产品加工等方面的短板,为产业发展夯实基础。

依托沪滇协作平台,金平县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创新“四个 +”协作模式,成功吸引10余家东部企业落地投资产业项目,实际到位资金1.5亿余元。同时,大力推进云南拾景绿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天胤科技产业园等沪滇产业园区共建,进一步深化产业协作。

为确保群众从产业发展中受益,金平县探索出“冬季人参果 + 小花糯玉米 + 青贮饲料 + 肉牛养殖 + 生物菌肥”五产联动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和“541”联农带农模式,建立“双绑”利益联结机制,让群众从产业发展的“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实现稳定增收。

打造产业集群,发挥集聚效应

金平县坚持将“金平所需”与“长宁所能”紧密结合,积极探索“上海企业 + 云南资源”“上海总部 + 云南基地”等协作模式,全力打造产业集群,充分发挥产业集聚效应。

在中药材产业集群建设方面,围绕“一县一业”中草药产业布局,投入援滇资金1000万元建设阿得博乡南板蓝根加工厂,培育出“省级龙头企业”金平康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通过“党组织 + 公司 + 合作社 + 基地 + 农户”模式,带动全县南板蓝根种植面积达5.6万亩,产值突破1.17亿元。

凭借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土特产”资源优势,金平县投入援滇资金7145万元建设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和果蔬保鲜仓储分拣中心,着力打造冬季人参果产业集群。该产业集群带动专业合作社和农户种植冬季人参果6万余亩,吸纳劳动力1.5万人次以上,产值达到3.5亿余元。

以小花糯玉米、拇指玉米为重点,金平县投入援滇资金1000万元建立绿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引进云南拾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落地投产,并撬动涉农整合资金启动项目二期。目前,该项目已辐射带动群众种植3.2万亩,全产业链产值达到2.45亿元,初步形成政企农协同、产供销一体的产业体系。

深化消费帮扶,拓宽增收渠道

为让金平优质产品走向更广阔市场,金平县全力推进“金品入沪”行动,多渠道拓展消费帮扶。依托沪滇协作在资金、人才、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优势,金平县成功打造“长寿金平”品牌,培育壮大瑶浴、古树茶、山泉水等一大批特色农产品。其中,6大品类14个产品成功入选上海市对口帮扶地区“百县百品”名录,位居红河州对口县首位。

金平县通过组织本地企业参加各类展销活动、开设线下实体店、开展线上直播和电商销售等多种方式,加强产品宣传推介,提升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畅通本地农特产品从田间地头到上海市民餐桌的销售渠道。同时,金平县建立消费帮扶农产品展示中心,在上海市开设长宁区对口金平县农文旅展销中心、“珍滋味”消费帮扶商店等实体店铺,推动政府机关食堂、头部电商平台、大型批发市场等与本地企业、合作社建立直供直销关系。2022 - 2024年,东部地区帮助销售金平农特产品6400余万元,2024年销售额在2023年同比增长203%的基础上,再次实现同比增长173%。

强化劳务协作,稳定群众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金平县扎实推进群众稳岗就业行动,通过培育劳务品牌、开展技能培训、促进双向就业等举措,助力群众实现持续稳定增收。

金平县持续擦亮春秋空乘、专职消防员等高端就业特色品牌。春秋航空、上海开放大学“蓝天筑梦计划”共招录40名金平籍空乘学员,长宁区政府专职消防员招录15名金平籍专职消防员。同时,“金平电工”“蝶变卫士”等地方劳务协作品牌也广受市场认可。

为提升劳动者就业竞争力,金平县紧密结合职业技能需求,与用工单位联合开展订单、定向、定岗培训。2022 - 2024年,累计开展家庭整理收纳、致富带头人等职业技能培训589人次。

借助“春风行动”契机,金平县采取“线上 + 线下”送岗上门、举办东西部劳务协作专场招聘、开发“金平就业”小程序、设立驻沪务工服务站等措施,加大劳动力转移就业力度。2022 - 2024年,共帮助3601名农村劳动力实现就地就近就业,点对点输送210名脱贫劳动力到上海就业。

历经29年的沪滇协作,金平大地硕果累累。如今的金平,正以昂扬的姿态,奋力描绘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这场跨越山海的协作,不仅见证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华丽蝶变,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党的民族政策优势的生动体现 。

(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记者 李映青)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