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民互市贸易作为边境地区特有的贸易形式,是我国扩大对外开放、激活边境经济的重要引擎。位于云南省腾冲市的猴桥口岸,作为中缅贸易的关键枢纽和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前沿窗口,随着一系列利好政策落地见效,这里的边民互市贸易活力迸发,不仅带动口岸经济提质增效,更让边境群众的生活蒸蒸日上。
(海关关员在猴桥口岸边民互市贸易市场对进口绿豆进行现场检疫 赵伟 摄)
“短短几年间,边境村镇的面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群众收入都实现了跨越式增长。”腾冲市猴桥镇猴桥村村委会主任蔡文辉介绍道,以猴桥村下辖的黑泥塘村为例,全村542名村民中,已有392人完成边民互市申报备案,边民互市收入占村民总收入的比重高达40% 。
在猴桥口岸边民互市贸易场,一派繁忙景象映入眼帘:一辆辆小货车整齐排列,等待装载通过“边互通”APP下单的进口货物。黑泥塘村村民蔡文孝对此深有感触:“2024年,我通过边民互市增收超5000元。现在用手机就能完成交易,既方便又拓宽了收入渠道。”曾经泥泞闭塞的黑泥塘村,如今已华丽转身为充满活力的“国门新村”。当地边民与毗邻的缅甸边民互通有无,不仅改善了自身生活,更为口岸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数据显示,2024年,腾冲猴桥口岸边民互市进出口货物量达88.7万吨,同比增长54%;货值22.7亿元,同比增长70.5%,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腾冲海关口岸监管一科科长赵伟揭秘背后的“通关密码”:“我们大力推行‘互联网+边民互市’模式,让边民足不出户就能完成商品采购、申报、交易全流程。去年底,我们还实现了黑泥塘边民互市监管场所与20公里外下街一般贸易监管场所的整合转场,通过集约化管理,查验效率大幅提升。”
为推动边民互市贸易高质量发展,腾冲海关持续深化智慧海关建设,积极落实“智关强国”行动。在政策扶持上精准发力,不仅加大落地加工政策支持力度,还推动建立边民互市二级市场交易平台。通过“智慧边民互市监管”系统优化交易流程,并着力构建“境外采购+边民互市+落地加工+国内销售”的完整产业链。目前,已有4家企业完成落地加工备案,1家企业扎根边境投资建厂,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凸显。
如今的猴桥口岸,累计12509名边民完成备案,9个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120个边民互助组高效运转。2025年前4个月,口岸边民互市进出口货运量达28.21万吨,货值6.49亿元,持续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与潜力,一幅边贸兴、边疆稳、边民富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记者 李映青/吕有富 罗山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