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居云南/在丽江山水烟火间遇见“第二人生”

旅居云南/在丽江山水烟火间遇见“第二人生”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4-19 13:0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今年春节期间,北方一位被呼吸道疾病困扰多年的先生,在丽江度过一个月旅居时光后,惊喜发现症状明显减轻:“这里的清新空气和慢节奏生活,让我重获生命活力。”而退休教师李女士更在束河古镇的篝火打跳与东巴文学习中,开启了“银发探索之旅”:“每天都像学生时代般充满新鲜感。”这些真实的旅居体验,正勾勒出丽江旅居产业的独特魅力。

从徐霞客到“新旅居人”:丽江千年旅居基因的当代续写

“380年前,徐霞客用9000字‘丽江日记’让世界看见这里;80多年前,顾彼得的《被遗忘的王国》更让丽江成为全球向往的精神原乡。”丽江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和丽斌介绍说,如今的丽江正延续这一传统——2024年,超14.5万人次选择在此开启15至30天的深度旅居,其中既有“候鸟式养老”群体,也有北上广深追求“慢生活”的中青年,甚至形成覆盖“00后”至“50后”的全龄客群,全年旅居消费达7500万元。

目前,丽江已构建起乡村旅居、城镇旅居、度假旅居等7大业态体系。在玉湖村,游客可住进雪山脚下的纳西庭院;在束河片区,专业运动员依托高原集训基地备战赛事;地中海国际度假区的管家式服务,则吸引高净值人群沉浸式体验泸沽湖摩梭风情。

三大举措激活旅居生态:文化为魂,体验为核

丽江的旅居“密码”,藏在烟火与人文的交织中。红光村“喵的鸭梨旅宿”里,游客既能亲手制作鸡豆凉粉、东巴纸,又能下田抓稻田鱼、采摘有机果蔬;三多节、火把节等民俗节庆,更让旅居者深度融入当地生活。“旅居不是走马观花,而是‘始于山水,归于烟火’的生命共鸣。”和丽斌表示。

依托海拔优势与完善设施,丽江正成为体育旅居新地标:2024年,3万余人次专业运动员在此集训。同时,雪山艺术村、红谷坡地艺术区等文艺聚落,吸引全球艺术家驻留创作,形成“白天写生、夜晚观星”的独特生态。

乡村振兴与交通升级,则为旅居产业筑牢根基。玉湖村、普济村等村落实现“道路黑化、设施智能化、环境花园化”,快递外卖全覆盖;随着立体交通网络拓展,丽江正从“滇西北目的地”升级为“西南旅居枢纽”。

“不可复制的精神底色”:解码丽江旅居的吸引力

“玉龙雪山的雄浑、白沙古镇的文脉、东巴文化的灵性,构成了丽江旅居的灵魂。”丽江地中海国际度假区营销负责人刘一萱的话,道出了无数旅居者的心声。当越来越多人选择在束河租个院子,清晨听着马铃响漫步青石板路,傍晚围炉煮茶看雪山日落,丽江正用“一半诗意一半烟火”的生活方式,向世界递出一张“中国旅居新名片”。

在这里,旅居不仅是空间的转换,更是一次与自然、人文深度对话的旅程。正如那位退休教师所言:“丽江让我明白,生命的充实不在于速度,而在于与美好事物相遇的深度。”这或许就是这座“被遗忘的王国”,送给当代人的最好礼物。

(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记者 李映青)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