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昆明向南700公里,边城磨憨正上演着令人惊叹的蜕变。曾经寂寥的边陲小镇,如今客货川流不息,活力满溢,在时代浪潮中绘就出一幅壮阔的发展画卷。
制度创新 点燃口岸发展引擎
初夏的磨憨,热度不仅来自攀升的气温,更源于口岸的蓬勃生机。中老铁路磨憨口岸候检大厅内人潮涌动,一趟趟满载人员与货物的中老班列往来穿梭,奏响开放发展的激昂乐章。
2025年2月20日,在导游玉罕拉的带领下,14名东盟游客仅用15分钟便通过磨憨铁路口岸顺利入境,成为首批享受东盟国家旅游团免签政策的幸运儿。从144小时过境免签到240小时,再到如今的144小时旅游团免签,“China Travel”的魅力在全球持续升温,磨憨铁路口岸也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节点与连接中国和东南亚、南亚的“黄金口岸”。
口岸的开放离不开制度创新。中老铁路开通后,磨憨边检站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成立“边检政策研究室”,制定12条服务中老磨憨—磨丁合作区围网封关运行的便利化措施,推出17项优化通关服务举措,创新“四大协作机制”,完善50余项规章制度,为中老铁路建设贡献坚实的“国门力量”。
2024年7月25日,老挝副总理吉乔·凯坎皮吞率领的考察调研团在磨憨铁路口岸顺畅通关。仅2024年,磨憨边检站就为23个政要、商贸、文化等高级代表团和高级人才提供优质通关保障。舒适便捷的中老铁路,正成为中外旅客旅游、学习、经商和文化交流的首选。
科技赋能 提升口岸通关效能
铁路口岸货场里,货运车辆往来繁忙。磨憨边检站民警字建陈在指挥室,通过5T车体检查视频监控系统对入境列车进行查验;民警王刚则提前到达列车停车点,准备登车办理员工边检手续。短短5分钟完成查验,10分钟后列车顺利出站。而在中老铁路刚开通时,同样的流程至少需要30分钟。如今,磨憨边检站通过优化流程,通关效率提升50%以上,实现司机不下车、列车不停电。
科技是提升边检服务速度的关键。磨憨边检站启用智能验证台、旅检快捷通道、现场实时翻译机等先进设备,率先运用国内领先的5T车体检查视频监控系统,大幅提升口岸通关便利化水平。随着“数字国门”“智慧边境”建设推进,出入境旅客和列车查验效率提升30%以上。中老铁路跨境旅客日均从300余人次增至1000余人次,跨境列车由日均2列增至18列,国际客运列车靠站时间从90分钟压缩至52分钟,日票额也从250张增加到390张。
自中老铁路开通,磨憨边检站累计查验出入境列车超2万列次,验放来自112个国家和地区的旅客43万余人次,保障1100余万吨货物顺畅通关。跨境货物运输范围覆盖老挝、泰国、越南等12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运输品类从最初的10多种扩展到如今的3000多种。
暖心服务 擦亮国门形象名片
“以前从老挝琅勃拉邦到中国勐腊要一整天,现在坐中老铁路4小时就到了。”老挝学生侬丽满怀憧憬,她希望学成后回国当中文教师,传播中老友谊。在勐腊县高级职业中学,600余名老挝籍学生和6名老挝籍教师在这里学习、工作。
每年3月和9月,磨憨边检站都会为东南亚留学生开通“留学生专用通道”,并与学校建立沟通机制,提前发放入境卡,按需增开通道。春节期间,磨憨口岸也成为外国游客体验中国年味的窗口。意大利旅客安东尼在中国度过春节后,感慨道:“中国年俗让人难忘,以后还想再来体验不同地方的春节。”
春运期间,磨憨口岸迎来客流高峰。女子执勤队队员李天静用流利英语引导泰国旅游团快速通关,确保旅客在预定时间内完成手续。2025年春运,中老铁路迎来开通运营后最繁忙时刻,验放来自64个国家和地区的近0.6万人次外国旅客,同比分别增长超30%和36%。自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开通,7.8万余名外国旅客经此出入境,免签入境旅客占比近半。
北起昆明,南至万象,全长1035公里的中老铁路如钢铁巨龙,跨越高山江河。在这条承载着幸福、友谊与希望的黄金线路上,磨憨口岸正以制度创新、科技赋能、暖心服务,书写着开放发展的新篇章,向着更广阔的未来不断前行。
(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记者 李映青/黄远飞 雷雨 卫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