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由云南省东南亚研究会与云南省科普教育基地联合会联合主办的 “云南科学咖啡馆”2025首场活动在昆明举办,本次活动以“人工智能的现状、未来与我们的应对策略”为主题,旨在提升社会各界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认知,了解未来发展趋势并谋划应对策略。
2018年以来,以ChatGPT、Sora、DeepSeek等为代表的预训练大模型持续取得突破,推动人工智能从感知向认知、从分析判断式向生成式、从专用向通用转变,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在基础理论突破、信息环境支撑、经济社会需求拉动的共同作用下,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迅猛发展,呈现出加速突破、应用驱动的新趋势,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随着大模型的性能和效率不断提升,预训练成本不断下降,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也激发了人工智能赋能产业转型的巨大潜力。以DeepSeek为代表的开源大模型正逐渐渗透到诸多行业,引发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新浪潮。
作为AI应用实践专家和科技商业跨界探索者,地标云供应链管理(北京)公司创始人和总经理吴浩介绍了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应用场景。他认为DeepSeek大模型在全球爆火的原因除了其优化算法架构大幅降低训练成本外,还在于它打破了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的传统范式,对模型进行开源,为开发者提供了广泛的二次开发可能性,推动了人工智能应用大众化。未来,AI可能会参与发明创新,比如大学利用AI来研究AI;在医药领域,AI用于新药研发等。“如何应对AI的未来,我的建议是:先上车赶紧用起来,创造体验探索。AI可以帮助我们做很多事,但最终的确权和责任在我们的身上,我们应该有辨识力,知道哪些内容可以用,哪些不能用”,吴浩说。
在对话环节,吴浩、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教授晏钢、科大讯飞公司(云南大区)区域发展总监向晨欣、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副研究员贾超芝杉、云南奇思妙想科技有限公司法人王瑞琦等分享了人工智能在各领域的应用与挑战。
活动主办方表示,本次活动为云南省各界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人工智能的平台,促进了专家学者与社会大众之间的交流互动,对推动云南省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也为各行业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
(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记者 李映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