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五育强心”心理健康专项实践团队和纺织服装学院“知行合一”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以下简称“金平县”)开展助学支教和社会考察。
实践团的师生们从上海启程,历经两天半,跋涉2500多公里,7月14日抵达了位于中越边境的金平县。之后的7天的时间,他们先后走访了五所小学,开展了爱心捐赠活动,为留守儿童开展心理辅导,帮扶小学生约250人。每天完成vlog和文章推送,开展了一次主题团日活动,完成了两部短视频制作,三堂主题微团课,撰写调研报告两篇,完成一批海报制作、动画设计等作品。
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研究生黄菊同学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为留守儿童详细讲解了国旗、国徽、国歌,通过小组合作拼图、进行家乡叙事等团体活动的方式,带领孩子们认识我国的地图,了解各省市的人文特点和地理风貌,寓教于乐培养家国情怀。
(电子电气工程学院的张龙英同学为孩子们展示了由她和同学设计制造的无人机飞行器 )
电子电气工程学院的张龙英同学为孩子们讲授了“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科普课。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AI技术,感受到了科技的神奇和力量,激发了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和勇气。
来自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的张志恒同学为金河镇平安寨小学的留守儿童们带来以体强心心理团体课程。张志恒是软式曲棍球国家队运动员,多次代表我国参加世界级比赛。他个人向平安寨小学捐赠了价值一千多元的软式曲棍球比赛用具,带领孩子们在操场上分组开展了软式曲棍球的团体比赛活动,引导孩子勇于面对挫折,发挥体育调节情绪、疏解压力作用,达到以体强心的作用。
来自纺织与服装学院的胡予伟同学为马鞍底乡中心小学的同学们带来一堂以美润心的心理课。互动游戏环节中,孩子们用团队事先准备的环保材料,在小老师们的指导下动手制作了一顶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帽子,和哥哥姐姐们一起完成了人生的第一场走秀。
(来自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禹涵同学向绣娘们“拜师学艺” )
瑶族刺绣色彩厚重、线条明快、图案丰满严谨、图纹变化多样,吸引了众多实践团成员的目光。看到有绣娘坐在屋前正在刺绣,实践团禹涵同学跃跃欲试,当场向绣娘们“拜师学艺”,在绣娘的指导下,她飞针走线,绣得有模有样,得到了绣娘的夸奖。禹涵是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金融学专业大一学生,她的父亲禹延亮是“沪滇协作”上海长宁区援滇驻金平的一名干部。他来到金平县后扎根基层一线,为乡村振兴事业倾尽全力,在他的耳濡目染下,禹涵对金平满了好奇与向往,报名参加了实践团的活动。“当我近距离触摸那些古老而鲜活的非遗技艺,倾听背后的故事,感受它们所承载的历史和情感。我就想只要我们用心去守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非遗文化,必将为当地的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为当地人民带来更加美好的生活”禹涵说。
在调研了金平瑶药和瑶族银饰这两个项目之后,实践团成员都纷纷表示愿意为这项非遗代言,期待今后能看到更多创新的传承模式和发展策略。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薛玲作为带队老师全程参加“五育强心”心理健康青春行活动,她认为这次活动不仅仅是给予孩子们关心关爱,更重要的是教给这些留守儿童如何看待成长道路上的挫折,鼓励他们充分利用自身能够发掘的资源,用积极的视角去面对困难战胜困难,活动效果超出了预期。她表示,下一步双方可以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实践、心理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教师心理授课教学教法等多方面开展合作和交流。
第26批上海青年志愿者助力乡村振兴赴滇服务接力队的总队长唐全曾带领21名队员赴云南工作半年,他内心已经把云南当做自己的第二故乡。这次活动他看到学生们不仅能吃苦,而且还很有干劲,每天晚上都会对当天的工作复盘,并对第二天的工作制定计划,工作有条不紊。通过实践活动,他每天都能感受到学生们的变化和成长。“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本次活动的后续工作,争取拿出一篇完整漂亮的实践报告,继续深度挖掘非遗文化元素的传承模式,结合专业特色和培养目标,将非遗文化融入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与学生成长成才的有效联动、互融互促”,唐全说。
(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记者 李映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