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报告表明,每个人平均约有8年或寿命11.5%的时间生活在残疾状态下”;
“无障碍环境建设,直接关系到残障人士、老年人的人格尊严和生活品质”;
“我们每个人都会是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受益者”;
……
这些来自培训班上的数字或结论,让参加培训的学员深受启发,深感责任重大。为提高主流媒体对儿童青少年残障融合议题的关注度、传播力和行动力,8月1日,由中国妇女报社(全国妇联网络信息传播中心)、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主办的“融合向未来”媒体培训研讨班在云南昆明举办。来自20余家媒体的编辑记者以及昆明市妇联相关工作人员参加培训班,通过理论学习、案例分析、分享交流,进一步提升对儿童青少年残障融合议题的关注度、传播力、行动力。
(“融合无障爱 携手向未来”残障融合主题儿童青少年摄影作品巡展展出图片之一
图片来源: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提供,)
联合国将无障碍定义为,提供无论是虚拟还是实体的灵活的设施和环境,以满足每个用户的需求和偏好,这可以是容易接近、到达、进出、与之交互、理解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的任何场所、空间、项目或服务。
(“融合无障爱 携手向未来”残障融合主题儿童青少年摄影作品巡展展出图片之一
图片来源: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提供,)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副教授孙计领围绕国内残疾儿童保护法律体系进行深入讲解,并以融合教育背景下的校园无障碍环境建设为例,重点解读了“无障碍环境”的内涵、受益人群、内容与价值,融合教育背景下的校园无障碍环境建设,分享交流无障碍宣传报道存在的不足、应注意的问题。
据悉,我国坚持依法保障残疾人权益,目前直接涉及残疾人权益保障的法律有90多部、行政法规有50多部,已形成以宪法为依据,以民法典、刑法等法律为基础,以残疾人保障法、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为主干,以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残疾人教育条例、残疾人就业条例、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等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为支撑的残疾人权益保障法律法规体系。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儿童保护项目官员李侁瑞介绍了全球残障儿童青少年发展概况、儿童权利与残障融合相关情况,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政府合作伙伴在中国联合开展的部分项目情况及展望,并对媒体在“儿童青少年残障融合”“无障碍环境建设”等议题报道中应遵循的原则与指南进行指导。
(“融合无障爱 携手向未来”残障融合主题儿童青少年摄影作品巡展展出图片之一
图片来源: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提供,)
据了解,近年来,我国在法律法规、国际合作、融合教育等方面不断完善;《马拉喀什条约》在华生效,让视力障碍者及其他印刷品阅读障碍者可以更便利地阅读已出版的作品,充分体现了国家的责任和社会的温情。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社会法室副处长赵光就“立法背景和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和制度亮点”“如何做好贯彻实施”,对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进行深入解读,并对无障碍环境相关议题的报道进行点评并提出建议。“主流媒体要深入宣传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重大意义、基本制度和主要内容,为各方面正确有效实施法律打好基础。”赵光说,同时,要增强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结合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采取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宣传,有针对性地解疑释惑。
在孙计领看来,涉及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宣传要重点宣传无障碍环境理念、知识、文化、意义和价值,提升全社会的无障碍环境意识,消除错误认知。同时,融入大局,与城市更新、适老化改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相结合。
当天的培训班上,还开展了现场交流研讨,专家和学员围绕培训主题进行发言交流,提出意见建议。参加培训研讨班的学员表示,将以此次培训班为起点,不断提升自己对儿童青少年残障融合议题的敏感度、知晓度和支持度,学以致用加强理论素养和业务素养,为建设一个对儿童更加友好的社会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据了解,中国妇女报社(全国妇联网络信息传播中心)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已连续16年就儿童权利的相关议题组织媒体从业人员开展培训,围绕儿童保护、健康、教育等诸多领域在全国多地开展了一系列专题培训,有效提升了各地主流媒体的儿童视角、报道能力和媒体责任。“接下来,我们还将继续开展具有实效性和普遍性的培训研讨活动,做好媒体赋能,做实儿童关爱和权益保障工作。”培训研讨班相关负责人说。
(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记者 李映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