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宜良警方“三大法宝”打造平安“彝乡苗岭”

云南宜良警方“三大法宝”打造平安“彝乡苗岭”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5-30 21:0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公安局耿家营派出所以全力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抓手,不断拓展“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时代内涵,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群防群治构建平安“枫景”

耿家营派出所积极发挥群防群治力量,以“主防”为牵引,在社区探索建立“1+1+N+X”警务助理队伍,以社区辅警为“队长”,在每个社区组建1支“群防群治队伍”,在每个村民小组内组建N个“法律明白人”和X个治安积极分子,加强街面巡逻最大限度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通过“智慧派出所”系统整合资源、派送任务,全面开展安全防范、纠纷调处和服务群众等工作,同步推广“轮户轮值、十户联防”等邻里守望巡逻防范机制,运用村规民约、风俗人情等进行柔性干预,保障火把节、摔跤节、花山节等民族群众性民俗活动安全顺利举行。

网格普法构建祥和“枫景”

组建“五级网格”普法队伍,全乡千余名党员、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纷纷投身普法队伍,结合“我的网格我普法 矛盾纠纷我化解”专项行动,定期进村入户开展政策宣讲、防范宣传和走访调查,举办帮老扶弱、反诈宣传进社区、违法案例警示等系列主题活动。

民警利用熟人熟事的优势,走进村民家中、走进田间地头,细致摸排潜在纠纷,切实做到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进行梳理登记、风险评估、分流交办、分类调处、动态管理、跟踪回访、妥善化解,切实将矛盾化解在基层,隐患消除在萌芽。

耿家营派出所邀请司法所、律师事务所工作人员组成法律服务团,联合玉鼓社区成立了“如燕工作室”,通过专业的法律知识和沟通技巧,帮助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积极联动“如燕工作室”化解矛盾纠纷,有效整合基层社会治理资源力量,最大限度把矛盾化解在基层、风险消除在萌芽,有力推动基层社会自治有队伍、法治有规范、德治有根基,真正将调解工作做到百姓“家门口、心坎上”,真正实现“三治融合”。

主动服务构建暖心“枫景”

“尽心为群众办小事、帮小忙、解小忧”,搭建起各民族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建立健全社区村委会治理制度机制,充分发挥“村规民约”“新村约”和民族风俗在治理工作中的管理、监督作用、习俗引导作用,有针对性地编印宣讲资料,“村村响”大喇叭用彝语、苗语等少数民族语言宣传法律知识,动员村民做群防群控的宣传者、参与者、践行者。

少数民族群众自创彝语山歌助力普法宣传,增强民族群众的法治意识,各社区应用村规民约,化解群众之间发生的争议问题,防止了纠纷矛盾扩大升级。

耿家营派出所依托“1+1+N+X”警务助理模式对群众聚集场所等重点领域开展夜间巡逻240余次,组建“五级网格”普法队伍深入村社区开展反诈宣传150余场、专题普法活动70余次。联动“如燕工作室”共调处矛盾纠纷890余件,为基层社会自治提质增效。

辖区民转刑案件“零发生”,“两抢”案件“零发生”,为平安不出事写下生动注脚。

(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记者 李映青/尹洪会)

【责任编辑:邵冰琦】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