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景谷:夯实农业基础 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云南景谷:夯实农业基础 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来源:新华网 2024-04-16 19:2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一年春作诗,百业农为先。4月中旬,在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永平镇,高原特色冷链物流中心正在紧锣密鼓的抓紧建设,周边的田地里,翠绿鲜嫩的各种蔬菜郁郁葱葱,长势正欢,全县农业产业发展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村民种植的番茄。新华网发(景谷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为深入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引领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加快建设乡村产业,景谷县立足县域资源特点,围绕提高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现代化水平,精准施策,全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多措并举静待收获好“丰”景。

以“点”建“链” 加快基础建设构建“产业链”

冷链物流中心是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的关键环节,是以延链、补链、强链补足产业产地发展的“最先一公里”,能有效解决产地预冷、仓储保鲜、直销配送冷链物流服务。

据介绍,景谷县以两端两精为重点,规划实施景谷智慧物流产业园区、景谷冷链物流园、永平仓储物流中心等建设工程,快速推进永平高原特色冷链物流中心等核心区建设,推动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链条高效、联动发展。

村民种植的水稻。新华网发(景谷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位于景谷县永平现代农业产业园的高原特色冷链物流中心占地14.96亩,建筑面积9974.1平方米,建设冷库10间、制冰库1间、储冰库1间,其中冷库建筑面积约2500平方米,设计储存量2.5万吨,日产冰量65吨。于2023年9月开工建设,预计2024年4月底投入使用。

以“链”促“产” 强化企业引领稳保“供应链”

时至4月,围绕高原特色冷链物流中心建设而种植的大量生鲜农产品即将上市,冷链建设促进产业发展可预见成效。

冷链物流中心建成后,冷库及配套设施将租赁给景谷万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经营。据了解,公司今年共种植豆类13000亩,鲜食玉米3000亩,水稻3000亩,番茄500亩,预计年营业收入1.6亿元左右。公司现与县内20个村党组织、80个专业合作社达成合作协议,发展种植豆类、茄果类、瓜类、鲜食玉米、土豆、水稻、藤椒等,预计能带动蔬菜种植农户1万余户,种植面积2万余亩,户均增收1.6万元以上。

航拍永平镇永裕社区。新华网发(景谷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在永裕社区居民粟国东家的蔬菜大棚里,已经陈列好了一排排整齐的豆架用于种植扁豆,此前,粟国东积极响应全镇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号召,带头种植了44个番茄大棚,进入采摘期后共计摘果15轮,平均每亩经济收入约9000元,看着红彤彤的果实变成手中一张张“红票子”,粟国东脸上满是喜悦。

产业兴则乡村兴,景谷县一方面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疏堵结合,大力发展蔬菜产业,以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思路,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另一方面采用“党建+公司+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在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精准选择产业类别,采取新理念引领、新政策宣传、新技术指导,引导各类主体和小农户建立多种类型的合作方式,通过订单生产、合同种植,保障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的基础上,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将源头工厂前移,推动蔬菜产业链条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合作社协同发展,让更多乡村产业串联到供应链上。

以“产”带“面” 推进乡村振兴提升“价值链”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目前,在永平镇与高原特色冷链物流中心同步实施建设的分拣中心、现代农业良种繁育中心(PC温室)、智慧农业展示中心(PC温室)和现代农业种植示范中心正在加快建设。全部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带动周边农户1.6万户,发展蔬菜种植10万亩,短期带动务工3万人。

景谷县永平现代农业产业园里正在建设的高原特色冷链物流中心。新华网发(景谷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近年来,景谷县始终坚持走夯实乡村基础设施底子,紧抓产业发展的路子,以蔬菜为主的农业产业得到长足发展。

2023年,景谷县共完成蔬菜播种面积17.93万亩,产量19.76万吨,实现产值4.67亿元。完成冬早蔬菜种植5.5万亩,产量9.5万吨,实现产值2.85亿元。截至目前,全县已培育各类蔬菜经营组织77家,深度融合了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同时,大力实施基础农田水利工程,全县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8.2万亩,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不断提高。

下一步,景谷县将以永平现代农业示范园为引领,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围绕建设高端“绿色农产品”基地目标,加强谋划规划,加快推进2024年上海市对口帮扶云南省项目资金计划永平镇芒东村现代化冷链设施和永平镇费竜村农产品烘干生产线建设项目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打造云南冬早绿色蔬菜产业新区,通过串珠成链、聚链成群、集群成势,持续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邵冰琦】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