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双版纳州老年大学积极探索新时代基层理论宣讲新路径,以音诗画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推动基层理论宣讲既“有高度”又“接地气”,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活”起来、“实”起来。
“小阵地”搭建“大舞台”
一条条板凳,一张张笑脸,一声声沁润人心的宣讲,一次次获得点赞……,由西双版纳州老年大学银发志愿宣讲团演绎的音诗画作品《西双版纳 我的家乡》在全州各地一次次拉开帷幕,引发一次次共鸣。无论是在县(市)城区的文化广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地方,还是在乡村大舞台,团员们都能通过各种各样的“小讲台”搭建起理论宣讲的“大舞台”,用群众话讲“家国事”,打通一条走近群众的“宣讲通道”,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获得各族群众纷纷点赞。“这样的宣讲方式,让我们回想起当年从茅屋竹楼里走出的自己,我们很喜欢......”
“小团队”焕发“大能量”
高琼是州老年大学银发志愿宣讲团成员之一,今年60岁的她是团里面最热心、思维最活跃的退休教师。为了让广大群众更好地理解党的创新理论,她们突破传统宣讲方式,采取“说+唱+跳+奏”新方法,让大家在体验“视觉+听觉”双重极致享受的同时,记得更牢、感悟更深。同时,借助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平台,将党的理论政策送到群众身边,讲到百姓心里。“这种沉浸式、多元化的宣讲形式,让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效果更加明显”,高琼说。
2023年以来,该团先后深入景洪市世纪金源广场、勐海县勐满镇星火山村等地开展宣讲20余次,受众群众达3000余人次,真正实现“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她们宣讲的《西双版纳 我的家乡》曾经荣获西双版纳州“党的创新理论我来讲”理论宣讲大赛文艺类二等奖,是“宣讲+文艺+百姓”沉浸式理论宣讲的成功典范。
( 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记者 李映青/ 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