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菜腔

彝族海菜腔是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传统民歌,源自异龙湖中风吹“海菜”的声音--高亢盎然、余音绕梁,人们模仿这种声音和唱腔,故称“海菜腔”。

海菜腔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1-07 16:3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彝族海菜腔是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传统民歌,源自异龙湖中风吹“海菜”的声音--高亢盎然、余音绕梁,人们模仿这种声音和唱腔,故称“海菜腔”。从最开始用于求爱表意的情歌调子,慢慢演变为歌唱生活、抒发情感的表达方式,海菜腔拥有一套完整且复杂的体系,例如从内容上分可以分为十一种类型。

后宝云是海菜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从18岁便开始拜师学艺,直至今日,80岁的他仍活跃在表演一线。从业60余年,唱海菜腔已经成为后宝云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而徒弟普美芳,是他除了唱海菜腔的另外一件大事——传承海菜腔。

彝族海菜腔的演奏和传承,离不开烟盒舞的“助兴”。用当地人的话说,就是“海菜腔和烟盒舞像夫妻一样,缺一不可。”小小的烟盒迸发出清脆有力的律动,人们踩着律动一扭一摆,传达出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纯真。

(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记者 李映青 视频 云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责任编辑:胡晓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