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桥色彩·共生

汉语桥色彩·共生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3-11-01 21:0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德国赛区选手冉诗怡

尼日利亚赛区选手安姝瑶

俄罗斯赛区选手达莉娅

“终于到了,有风的地方!”“风花雪月?我听说过,但没来过!”“云很低,风好轻。”“我想马上坐下来静静地躺着!”……刚到目的地,来自各国的选手们你一言我一语,尽情地抒发着来到这个新城市的初体验。“wow,简直太冷了。”正当大家沐浴在温风和煦的暖阳里,来自喀麦隆的周歌随即把羽绒服从包里掏出来穿上。

 它是《还珠格格》萧剑眼中“家家有水,户户有花”;它是金庸笔下“深谷秘境、白雾锁谷,玉龙悬空”;它是《仙剑奇侠传》中女娲后人赵灵儿的故乡......苍山洱海,风花雪月,它不止存在于小说和影视剧中,它如画的风景、静美的乡村、古老的非遗确是真实存在。大理,一个让人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汉语桥”的选手们又将在这儿遇见什么样的色彩?

【茶语绿·品茗馨香之色】

绿色是生长,是自然,更是生命的代表;是希望,是明快,更是生命所独有的热烈。

“度过了两天激烈的比赛,是该好好喝喝茶享受一下了。”明茶褐为底,墨绿的花瓣在衣袖间晕染开来,盘扣下那只竹褐色的蝴蝶随她倒茶的动作浮动。金发碧眼的德国女孩冉诗怡,身着一袭中式传统旗袍,正有模有样地泡着茶。

“我很喜欢喝茶,在东弗里西亚,我们的红茶很常见,用牛奶泡着喝。但在我的家乡很难买到绿茶,我一直都很想来中国品尝地道的绿茶。”这颗心愿的种子从她学中文的第一天就种下了,“茶”也是她学写中文的第一个汉字。

大理下关,是滇西、滇南茶叶外销的重要集散地,这也成就了“下关沱茶”工艺的进化和传承。在了解完沱茶的历史后,冉诗怡也加入到了制作沱茶的体验当中。“要想达成这个心愿还真是不容易!”称茶、揉茶、入模、压制……一系列操作让这位德国女孩对中国的茶文化有了更多的疑问与憧憬。德国的茶有了牛奶和奶油的加持,第一口是柔和顺滑,第二口才是茶本味的苦涩,第三口便是方糖融化后带来的甜味。而中国的茶,讲究慢、浓、炼,追求的是茶的纯正之味。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无论是重新回归茶的本质,还是赋予茶更多的口感,不同地区的人们相互欣赏,在一酌一饮中,为共创多彩文明带来了更多启发和可能。

不同于中国和德国,在缅甸,茶是可以拌着吃的。“茶叶沙拉,你们吃过吗?吃起来有苦有甜,吃完后会忘记一切烦恼。”来自缅甸的廖圆圆向大家介绍家乡的茶叶美食。在缅甸,一日三餐都要从“茶”开始。吃惯了餐桌上的“拌茶”,当廖圆圆初次品尝大理白族的“三道茶”时,就像发现了新大陆,将这一奇妙的味道记录在了随身笔记上。这本笔记可是她的宝藏,上面记满了她的新奇见闻。

 “原来生活中最常见的茶,还可以有这么新奇的喝法。”廖圆圆面对“三道茶”,眼里满是惊喜,一直惊叹着口感如此丰富的中国茶。《徐霞客游记》中就曾记载:“注茶为玩,初清茶、中盐茶,次蜜茶。”看似平平无奇的三杯茶,让廖圆圆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三道茶”“一苦二甜三回味”的妙意。或许她心里也正在萌发一颗探索的种子,通过了解更多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发现更宽广的世界,发现更有趣的自己。

【生态蓝·香馥共栖之色】

蓝色,是梦想与自由的象征,蓝色是无限的可能,蓝色的深邃,是生生不息的活力。

蓝天白云下的洱海,温柔且恬静,温暖了大理的岁月。这里的风光没有一眼万年、惊世骇俗的犀利,却让詹乐深陷其中的魅力。“洱海的蓝,是很梦幻的颜色。”他透过每一棵树,每一只鸟,每一朵花,看到了人与自然香馥共栖的浪漫。

“云很淡,时间也慢。云南的云,不仅飘在天上,也漂在水里。”由于靠近北极圈,詹乐的家乡瑞典,许多湖泊一年中大多数时间都被冰雪覆盖,所以很少有机会能坐在岸边看白云飘过,待时间溜走。他只想在这里,劫持一点晚霞,捧一汪湖海,享受和平宁静的悠然时光。

“我很少会拿出照相机来拍照,我还是喜欢用眼睛去欣赏,但是今天我忍不住用相机去记录下来。”照片里是湖面上星星点点绽放的荇菜花、岸边的草丛中悠闲觅食的白鹭、成群结队在海滩晒太阳的肥硕水鸟,还有那成排矗立在湖边的水杉。尼基塔用照片定格洱海独特的姿态,也记录下了生物多样性之美。

 这个哈萨克斯坦的小伙子有一个宏伟的梦想,他经常自学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想要成为一个能够帮助国家发展的人。为此,他开始学习中文,正在准备申请“一带一路奖学金”,想从中国学习先进的科技和优秀的文化。也祝福他能够通过“一带一路”这个朋友圈来成就自己的梦想。

将来也会有更多像尼基塔这样的人,加入到建设祖国、拓宽“朋友圈”的行列,搭上这趟发展的列车,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坚定自信、携手同行。

【青瓦白墙·苍洱毓秀之色】

青,恬静之情也,是清脆而不张扬;白,悠然之性也,是淡雅而脱俗。

“哇哦,这好像我理想中的居所,学校居然可以建得这么好看”。来自尼日利亚的安姝瑶面对大理一中的中式园林建筑,脸上写满了憧憬。她惊叹于教室外百年屹立不倒的罗汉松;抚摸着六合门上雕刻的花草动物,亲身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独具匠心”;游走于园亭楼阁,览阅学校历史,她对“人杰地灵“有了更深刻的感知。

她恍惚间觉得这是哈利波特里面才能看到的场景,有时候又觉得贾宝玉肯定也会喜欢这样的屋子。在大理,她领略到了传世之美的永恒力量。

“现在我对来中国留学的信念更强了。”家乡医疗条件有限,让她不止一次萌生了想当医生的想法。一年前,她偶然看到了一段关于中医的视频,让她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意识到,学好中文是学好中医的先决条件,她要用语言铸就一条小船乘风破浪,来中国的医科大学深造,学成之后,为家乡的患者减轻痛苦。

依苍山傍洱海,园林式的古楼建筑,清幽雅致的山水实景,这一切让来自埃及的丁志远觉得,在这里上学会有穿越的感觉。“我知道中国有句古话叫‘学到老,活到老’,参观完校园后我感觉东方的中国更神秘了。”古风古韵在这里被体现得淋淋尽致,与埃及列柱纵梁、均衡严整的建筑相比,丁志远在这里看到了斗拱式建筑精巧又不失雄厚的气势。

【非遗白·清正静谧之色】

白,本源之初也。阳光般明媚,美玉般通透,空灵且高雅。

扎染是天空的拓印,白色是大理的基调,如同白族人温良的精神。一块洁白的布经过细线的缠绕捆扎、染料的浸染竟出现了自然的晕纹。来自日本的赤崎爱完全被这神奇的一幕深深吸引。缘分总是那么妙不可言,她与扎染的渊源早在盛唐时期就已注定。盛唐的扎染时尚风靡,并远传于日本,广受民众的喜爱。两千多年后的今天,白族扎染仍获得了日本选手赤崎爱的青睐。她觉得草木的生息能够通过扎染之艺化为织物上的花纹,让天地生灵之色随着自然的韵律跃动。

“今天是我的生日,很激动能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体验到这么古老的艺术。参加这届汉语桥,是我送给自己最好的礼物。”在体验完匠志集古法造纸后,来自塞尔维亚的艾米丽把自己亲手制作的纸张拍照发给了妈妈。

这次亲身体验,艾米丽真正感受到了中国四大发明的伟大之处。原来一份纸张从无到有要经过这么繁复的工艺,但也正是造纸术的出现,才得以让文字和情感得以用书信获得表达,让文化得以记录在这份不巧的载体上。

“这个泥塑跟我们国家的很不一样,这个没有很多的色彩,但形状却很特别,制作的时候我感觉自己是一个艺术家。”达莉娅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俄罗斯女孩,走进匠志集,仿佛来到了久违的乐园,对一切手工艺品都爱不释手。她捧起陶土,内心充满了期待和挑战,想要亲手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瓦猫,抒发她对云南的情怀。在她看来,这次游学不仅是学习中文的一个机会,更是文化交流碰撞的融合之旅。

俄罗斯的泥塑一般喜欢涂上鲜艳明亮的油彩,就像俄罗斯人张扬自在的神采。而这个极具反差的瓦猫,让第一次来云南的达莉娅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朴实和含蓄。她希望自己做的这只“神兽”也能够给家人带去祥瑞。而这只屋顶上旧时光的守护者,也将小心翼翼地守护着这个女孩。

生态、非遗、建筑、茶文化……从来都是向外展示中国形象的靓丽名片。而蓝色的静谧、白色的温柔、绿色的沉淀、青色的纯粹,无不都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美学风尚。

“和合共生”是中华文明的气质,也是人类永恒的追求。来自五洲四海的年轻人,带着和合共生、美美与共的体验感悟,结下深刻的友谊,必将共同建造更美好的未来。(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记者 李映青/ 白婷婷

【责任编辑:王辉】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