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四州市发布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成效

云南四州市发布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成效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3-09-21 08:5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9月20日,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召开“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成效”2023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会上,普洱市、西双版纳州、大理州、德宏州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成效。

普洱市:生态环境状况等级连续7年评价为优

近年来,普洱市聚焦水、土、气环境质量提升,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期间,普洱市坚持强化理论学习,高位部署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坚持绿色低碳发展,高质量发展更加有效;健全完善制度机制,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生态环境保护更加有力;优化环评审批服务,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2022年,普洱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100%,实现四连升,全市34个地表水环境监测断面(点位)水质优良率97.1%,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全市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100%,普洱市生态环境状况等级连续7年评价为优,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排名全省第2位。

下一步,普洱市将大力发展生态利用型、循环高效型、低碳清洁型等产业,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争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城市。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生态幸福感、环境获得感。

西双版纳州: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近年来,西双版纳州牢记使命、奋力前行,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期间,西双版纳州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督察问题整改持续推进,执法监管力度不断增强,服务经济社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坚决筑牢西南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2022年,全州12个国控、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完成全州37个乡镇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全州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风险可控。期间,通过EOD项目补齐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弱项,加快全社会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积极开展中老跨境生物多样性联合保护,圆满举办COP15第二阶段会议“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合作”边会。并与老挝北部3省建立大气污染联络机制,全力维护边境生态安全。

下一步,西双版纳州将坚定不移推进“生态立州”战略,把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与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起来,全力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绿色高质量发展转型新区”建设,努力构建“不负青山不负人”的良好格局,积极打造美丽中国边疆样板。

大理州: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大理州以生态为立州之本,坚持保护第一、绿色优先,持续推进绿色革命,统筹推进苍山洱海一体化保护和城乡区域协同高质量发展,守护好大理的绿水青山,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期间,大理州牢记嘱托,全力推进洱海保护精准治理;健全机制,不断激发生态文明建设活力;精准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执法,切实保障生态环境安全;系统保护,不断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生态优先,积极推动绿色转型发展。

大理州全力改善洱海水质、水环境和水生态,推动洱海保护治理及流域转型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2020年、2021年、2022年连续三年洱海水质为“优”,全湖水质时隔14年再次实现8个月Ⅱ类,洱海湖体透明度从2021年的1.79米提升至2022年的2.29米,达到近20年最高水平。

今年1—8月,全州环境空气质量保持优良,12个县(市)政府所在地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7.5%,大理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7.2%。

德宏州: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德宏州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争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期间,全面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用生态文明思想不断夯实生态环保工作大格局的根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坚持用最严格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健全完善“生态+”现代化环境保护治理体系;倾力打造生物多样性保护德宏样板,共建西南边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聚力绿色能源特色农业生态文旅产业优势,立足自然生态禀赋推动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2月,德宏州获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命名,全州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连续10年全省最“优”。同时,全州典型生态系统和95%以上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得到保护。推动构建中缅跨境生态环境保护共同体,通过多形式向全世界展现美丽中国、七彩云南、生态德宏的良好形象。(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记者 李映青)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