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白药配方之外的“秘笈”:用研发驱动创新发展

云南白药配方之外的“秘笈”:用研发驱动创新发展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3-03-07 08:5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创制距今已121年的云南白药,如何满足不同时代用户需求的迭代升级,不断推出适应市场的产品服务,并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从一瓶散剂延展出系列重磅级国民喜爱的产品,研发是其成功的“秘笈”之一。记者从云南白药集团获悉,集团公司总的研发投入正逐年递增,2016年以来年均增长率达到了29.8%。

从产品驱动,到创新驱动,再到研发驱动,云南白药越来越重视研发在企业长远发展中的基石支撑以及驱动牵引作用,并将其作为战略发展的重要维度来统筹。

云南白药以中药研发为基础,以核药研发为突破口,围绕战略赛道全面展开研发工作,在研发方面的动作格外令人关注。

围绕人民健康所需,全力推动中药重点项目研发。

云南白药的发展根基是天然植物药和包括民族药在内的中医药,云南省有中药材资源6559种、药用植物资源6157种,分别占全国的51.4%和55.4%,是有待进一步开发的天然宝库。同时,中医药在袪除百姓病痛、保障国民健康中发挥着难以替代的独特作用,让传统医学向现代医学转变,为中医药插上科技的翅膀,云南白药作为龙头企业义不容辞、责无旁贷。云南白药自我加压,守正创新,把振兴中医药作为企业的责任,立志于让中医药在国民健康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近年来,云南白药在潜心深耕中,组织研发的重大项目取得了一些重大突破。2022年2月,针对中医心脉瘀阻证,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白药集团中药战略科学家朱兆云牵头研发的全三七片获得NMPA临床实验批准通知书;针对肾阳虚证,由云南名中医吴荣祖先生研发,朱兆云院士牵头的附杞固本膏顺利完成一期临床试验,启动了二期临床试验。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云南白药因应缓解相关病证的风寒感冒颗粒、热毒清、丹溪玉屏风颗粒和蒲地蓝消炎片等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同时,针对冠状病毒特性,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由云南白药集团支持上海仁济医院、新华医院开展了千金藤素片治疗新冠病毒患者的IIT实验。该研究采用最新的临床研究策略,直接由CDE监督,采取严格的临床研究管理、临床实验验证其为有效的抗新冠药物。尽管目前防疫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千金藤素片的研发将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变异提供有效可靠的药品支持。

2022年12月,完成云南白药宫血宁胶囊动物止血、安全性评价部分研究,目前正在深入开展药代动力学、药物抗炎和缩宫、药物安全性全面系统评价等实验研究,将为安全高效守护妇女生命健康提供中医药的优质选项。

紧盯医疗科技前沿,积极布局核药管线。

核药即放射性药物,指含有放射性同位素(核素),供医学诊断和治疗用的一类特殊药物。按用途和疗法,通常分为诊断用核药与治疗用核药。核药应用领域广泛,涵盖心血管、中枢神经系统诊断,骨关节类、血液疾病、免疫性疾病及恶性肿瘤诊断与治疗等领域。

相较于化学药、生物药等,核药赛道具有明显的高壁垒特征。由于核药存在放射性且具有半衰期的限制,导致其在放射性同位素获取、药物生产资质、配送距离、环保要求等方面具有很高的技术壁垒和政策壁垒。

云南白药围绕国家医用同位素战略发展需求和北京大学核医学研究优势,成立了创新药物中心,在肿瘤、免疫等领域布局,打造精准诊疗、独具优势的创新核药管线。目前已引进北京大学核医学科副主任杨兴教授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核医学科主任杨志教授等专家的研究成果,同时与国家有关部门、研究机构以及中国抗癌协会、医院核病房等形成战略合作,完整布局了核药产业链的上、中、下游。目前已启动INR101和INR201核药项目,未来将充分利用内外部资源,高效推动核药研发,争取早日上市,造福患者。

探索研究端与产业端合作的新模式,实现成果转化的高效机制。

医药研发要紧密联系临床,真正解决临床与健康的问题,做医院和医学院无法完成的事情。2019年与北大设立的校内二级机构——北京大学—云南白药国际医学研究中心经过两年多的精心筹备,顺利入驻北大医学科技楼,进入实体化运行。中心将致力于让研究更科学、更实用,让科研成果转化到市场更加顺畅。

围绕白药战略赛道需要的研发方向,国际医学研究中心聘请了第一批业内顶尖的资深专家:詹启敏院士(肿瘤)、乔杰院士(妇产)、姜保国院士(创伤/骨科)、张宁教授(肿瘤)、叶敏教授(中药)、周德敏教授(生物药)、邓旭亮教授(口腔)、李航教授(皮肤)。

与此同时,与国家创伤中心组建联合研发团队,目前正共同申报两项专利;与国家皮肤和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组成联合研发团队,攻关相关领域课题。

为加强源头创新,云南白药集团注重基础研究,2022年,首席科学家张宁教授关于肝癌的研究文章发表在Nature杂志, 该成果被评为当年全国生物信息学十大进展之一。

加大研发投入,构建以中央研究院为核心的研发体系。

为提高云南白药自主创新能力,追求不断的研发创新,强化核心竞争力,拥有持续发展的原动力,云南白药正逐步调整以研发为驱动的企业增长方式,构建以企业为主,白药研发为支撑,市场为导向、产品为核心、产学研相结合、模式领先、机制灵活、具有鲜明优势特点的医药健康研究体系。

继续夯实既有研发能力。完善云南白药集团现有的7个国家级科研平台(云南白药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西南民族药新产品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药物安评中心、昆明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生物医药中试生产中心、中药材品质评价国家三级实验室、中药毒理国家三级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以及3个省级实验室/研究中心(云南省天然药物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中药和民族药新药创制企业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新型经皮给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掘现有平台的潜能,充分运用和发挥科研实力。云南白药现有的研发团队不断聚集主营业务开展工作,成果频出,涌现了大批优秀科研人才。2021年11月,朱兆云成功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整合资源,搭建面向未来的研发平台。为强化研发的组织支撑,兼顾基层与应用,构建系统、分级、内外协同的研发体系。云南白药于 2022年成立以中央研究院为核心的研发平台,其底层逻辑为“科技引领、技术驱动、平台搭建、成果转化”。中央研究院下设昆明中心(云南省药物研究所)、北京中心、上海中心、深圳中心以及美国中心和韩国中心,各有不同的功能侧重,已初步搭建形成全球性的研发网络。

中央研究院聘请北京大学科研部原部长、医学部原副主任张宁教授为院长,在全球范围内招聘一批优秀的研发和管理人员,研发投入经费实现快速跃升。目前,北京中心已投入使用,上海中心及昆明中心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同步科研人员遴选聘用、重点项目推进正抓紧按计划实施。

(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记者 李映青)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