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阿者科村的广场上,大喇叭里播放着喜庆的音乐,村民们开开心心迎来了“阿者科计划”实施后的第7次分红,此次分红金额共计13.44万元,户均分红2068元。
(村民们领到分红都很开心 李映青 摄 )
红河哈尼梯田是中国唯一一个以农耕文明为主题的世界遗产,至今还保持着生产、生活的“活态”遗产。阿者科村地处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核心区内,过去曾是典型的贫困村,全村64户479人,人均年收入仅为2785元,人均耕地稀少,青壮劳动力纷纷选择外出打工,经济条件好一些的人家就将当地颇具民族特色的“蘑菇房”拆了建成水泥房,传统古村落保护迫在眉睫。
(1月18日,雾中的阿者科村 李映青 摄)
2018年1月,元阳县委、县政府邀请中山大学旅游学院保继刚教授团队深入阿者科村调研,为这个守着梯田、云海、蘑菇房却深度贫困的百年古村编制了“阿者科计划”。
“阿者科计划”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依托村内丰富独特的自然及人文资源,坚持“内源式村集体主导”的开发模式,带动全村村民参与发展乡村旅游,旅游收入归全体村民所有,最终实现助农增收。
按照“阿者科计划”,元阳县政府和阿者科村合作成立一家旅游公司,政府出资300万,占30%;阿者科村以古村落、周边的环境、梯田、当地村民的生活方式等作价700万,占70%。旅游经营的收益70%分配给村民,30%作为成本支出和滚动发展。
保继刚教授团队和村民们一起讨论“阿者科计划”,村民们经历了怀疑、争吵,最后终于统一思想,陌上乡村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了,中山大学研究生团队分批常驻阿者科村,“阿者科计划”顺利实施,并在2019年春节实现了第一次分红。据保继刚介绍,截止目前,阿者科65户村民累计分红91.95万元,平均每户累计分红14146元。其中43户村民按照100%比例分红,每户累计分红16440元。
“由于阿者科计划中村民以村落和他的生产生活方式入股占股70%,其中哈尼族传统民居蘑菇房占40%,梯田占30%,居住占20%,户籍占10%。村民们只要住着传统民居、种着梯田,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分红,所以分红拿得多的恰好是村里之前比较贫困的人家。这几年,一些之前因经济条件好,将传统蘑菇房改造成砖瓦房的村民,又主动将房屋又改回了传统的蘑菇房,这是我们希望看到的”,保继刚告诉记者。
(55岁的哈尼族妇女高干文和保继刚教授拉家常 李映青 摄)
今年55岁的高干文拿到了2400元分红,自从“阿者科计划”实施以后,这个朴实的哈尼族妇女被聘为清洁工,负责打扫小广场这一片的卫生,每个月还可以领700元的工资,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和旅游分红的双收入。“阿者科村正在一天天变美,我们的日子也正在一天天变好。每个村民都知道,游客来得多,我们分红就会多。客人来得越多,我的工作会越忙,心里也就越开心”,高干文说。
保继刚介绍,今年是‘阿者科计划’的第5个年头,虽然三年疫情,但是阿者科计划一直在稳步推进。这几年来,阿者科村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观,村民的收入也一直在稳步增长,村民的生技能力不断在提升,2023年团队会继续加大对阿者科村的旅游管理和对村民的培训,希望继续提升村民的素质。“我们相信2023年疫情过后,游客数量会增加,村民的收入一定会比去年有大幅度增加。现在阿者科村名声在外,我们希望游客满怀期望而来,在这里得到最好的体验,心满意足而归”,保继刚说。
“阿者科计划”获评“教育部第四届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十大典型项目”,被确立为全球旅游减贫的一个中国解决方案,成为减贫的亮丽名片。
元阳县委书记张喆介绍说,十年来,元阳县建立健全“六管”“六治”“六补”“六用”大抓哈尼梯田保护利用机制,先后恢复老虎嘴片区、螺蛳田片区梯田3433亩,哈尼梯田遗产区植被覆盖率达67%,同时加大对传统民居和传统村落的保护力度,改造传统村落82个,挂牌保护传统民居1033户,累计修缮保护遗产区民居4000余幢。下一步将就行发扬“天人合一、自强不息”的哈尼梯田精神,复制推广“阿者科”模式,将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与乡村旅游紧密结合,建立起了哈尼梯田保护利用与群众利益联结机制,全面激发群众保护梯田的内生动力,大幅提升了群众保护梯田的主人翁意识,实现了哈尼梯田共建共享共发展的循环经济。
(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记者 李映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