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 > 本网专稿

一线追象人的“象往之路”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08-09 19:5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生活在江城县的象群 (江城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生活在江城县的象群 (江城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正在寻找大象踪迹的刁发兴(云南日报张彤 摄)

正在寻找大象踪迹的刁发兴(云南日报张彤 摄)

自2011年,野生亚洲象从西双版纳州景洪市进入普洱市江城县以来,陆续有象群迁移到江城县,加之有小象出生,江城县辖区内的亚洲象数量逐年增加。近年来,常年有50头野生亚洲象在江城县栖息,主要分布在整董镇、康平镇,活动范围1027.77平方公里。

为了提升预警监测水平,江城县选聘了10名亚洲象监测员,每天对辖区内活动的亚洲象进行跟踪监测,及时向村民发布亚洲象活动的监测预警信息。刁发兴就是这十人队伍中的一员。

2016年,刁发兴经过培训,成为江城县10名持证上岗的亚洲象监测员队伍中的一员。

作为一名亚洲象监测员,刁发兴几乎全年无休,他每日的作息可以说是“随象而动”,如果村落附近出现大象的活动踪迹,监测员会根据大象的数量和预计游走路线进行排班,对象群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跟踪监测和预警,跟踪大象到凌晨一两点,凌晨五六点又要起来值班已成为工作常态。

近年来,通过多举措综合性的保护措施,江城县亚洲象保护工作成效显著,野生大象的数量不断增加,但大象数量的增加和大象习性的改变使得监测员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现在大象习性完全改变了,它不怕人,白天也会在路上,在老百姓干活的农地附近出现。它以前胆子小,跟人相处的时间久了,现在胆子越来越大,但是它一般没有主动攻击的倾向。”刁发兴说。

刁发兴告诉记者,“大象的数量增加和大象活动频繁会增加一些人象遭遇的风险,但是近几年监测力量也在增加,人象冲突的情况比较少。”

亚洲象监测员的工作十分辛苦,工作条件也比较艰苦,监测员的车上随时带着睡袋和煮饭用的液化灶,经常是巡护到哪里就在哪里煮饭,有时候还会在老百姓家里借宿。“能坚持下来是因为老百姓离不开我们,感觉肩上责任特别大。一想到那么多老百姓,你不干就不行。亚洲象监测工作,不是一般的工作,不是每个人都能干的,你要能吃苦,你还要有好的体力,然后还要胆大心细,要找这样一群人也不好找。”刁发兴说。江城县的10人监测员团队都坚持了下来,队伍里的人都没有离开。

自去年象群“北上南归”以来,对大象行踪进行科学的监测预警提上了重要日程,监测用的设备有了更新。“我们监测员基本人手配备了一台无人机,还配了热成像仪。”刁发兴说。设备的更新和亚洲象监测预警手机APP应用平台的建设使预警的准确率大大提升,预警信息也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谈到对工作的成就感,刁发兴告诉记者,“这几年我深有感触,特别是每次老百姓和大象遭遇化险为夷的时候,就感觉到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责任重大。”

以前大象数量少的时候,对村民的生产生活影响比较小,现在大象经常出现在村庄附近,影响到了老百姓投入正常的生产生活,这也增加了亚洲象监测员的工作难度和强度,监测员只有加大监测跟踪力度,才能让人象保持和谐共生的距离。

在刁发兴眼中,人象和谐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和谐共存、互不干扰,“人和大象都是这个地球上的生物,双方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才是理想的状态。”刁发兴说。(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中文 |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