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国际博物馆日 走进中国光学博物馆

5·18国际博物馆日 走进中国光学博物馆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05-19 09:5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博物馆场景(供图)

阿基米德螺旋线刻线机(供图)

精密照相机(供图)

内部全景(供图)

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海口镇的国营第二九八厂是中国第一个光学仪器厂,隶属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北方夜视科技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其主体由工厂北面红山脚下13个自西向东排列的人工挖掘的山洞组成。这里是中国光学产品研制的基地,是中国光学工业发展的摇篮,是中国光学人才成长的故乡。

据了解,二九八厂成立于1936年,初为军用光学器材修理所。在民族抗日战争的烽火中,工厂辗转南国,历尽艰辛,经南京、重庆、昆明,终在滇池之滨安身下来。1951年西南兵工局指令改名为中央兵工总局第二九八厂,1953年二机部命令改名为国营第二九八厂,沿用至今。

六十年代,在“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大时代背景下,工厂历经10年开凿出13个山洞用于隐蔽生产,属于生产性基建工程。山洞纵横交连,总长1700多米,面积11000多平方米的“地下兵工厂”,设计安装设备600多台,能容纳3000人三班生产,洞口可承受一定当量炸弹轰炸,主要出口27个,简易防护门15道。老一辈夜视人长年累月在山洞内生产劳动,开创了中国光学工业的先河,先后创造出中国第一具国产望远镜、第一架测远镜、第一具微光像增强器等中国光学工业的诸多第一。

作为中国光学工业的摇篮和故乡,在60年代,二九八厂先后援建包建10多个光学厂,向援建厂无偿提供工装夹具、专用设备、检校仪器,还将已定型的37种产品、1264册89000余张图纸全部无条件交付援建包建企业,向20个省市39个厂输送专业人才3800余人,接待大专院校实习生1300多人次,以一厂之力撑起中国光学工业的半壁河山。

八十年代后期,工厂陆续迁出山洞新建厂房。目前,13个山洞中4号、3号洞已开发利用,1号、2号、11号、13号洞用于生产原材料或废旧物资存储;5号、7号、9号、12号洞停止使用;6号、8号、10号洞为未浇筑水泥的毛洞,存在安全隐患已封堵洞口。

2016年,本着“收藏是基础、研究是手段、传承是目的、文化是影响”的思路,夜视院集团将4号山洞改建为中国光学历史博物馆。馆内有山洞开挖建设场景,展品包括40至7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光学仪器加工设备,及多个中国光学史上的“第一”,再现了中国光学仪器早期发展历程。博物馆自建成以来,先后接待来自部队、武警、兵器集团、省市政府、国企单位近万人次参观学习,已成为友邻单位党建活动基地。2017年,荣获昆明市“国防教育基地”称号。2018年,荣获昆明市“科普教育基地”称号。同年,博物馆入选国资委编印的《中央企业历史文化遗产图册》。2020年入选工业和信息部第四批国家工业遗产,2021年入选中央企业工业文化遗产、兵器工业集团人民兵工精神教育基地、云南省直机关党性教育基地。

多年来,夜视院集团将坚定不移地保护好、开发好、利用好二九八厂旧址,充分挖掘历史内涵,不断丰富文化蕴意,将其升级打造为集科普教育、光学仪器运用体验、生产制造流程、人文历史和特色产品推广等多功能一体的红色教育基地,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发挥好工业遗产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大力弘扬科学首创精神、强军报国精神,奋力书写人民兵工精神的夜视篇章。(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