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共话“两山”理论的保山高黎贡山实践

专家共话“两山”理论的保山高黎贡山实践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04-30 09:1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日,来自中国林业科学院、云南大学、西南林业大学、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在云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张瑞才的率领下,深入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腾冲市、隆阳区调研,围绕“‘两山’理论的保山高黎贡山实践”提出对策建议。

(云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张瑞才和专家们一起到比顿咖啡庄园调研)

生态学博士、生态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文传浩说,五天的时间,调研了近二十个点,我们看到保山市始终把“大保护”作为前提,以“闯”字为新路辟航。为确保高黎贡山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绿水青山成为当地人民的“幸福不动产”和“绿色提款机”,他建议围绕“大保护”闯出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围绕“大开放”闯出改革开放新路、围绕“高质量发展”闯出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新路。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教授杨宇明几十年来一直关注高黎贡山的生态安全和生物安全,他说,高黎贡山是第一道生态屏障同时也是生物多样性宝库中的核心组成。创造了五个地球之最的高黎贡山面临着生态保护的压力,比如外来物种入侵、林下大量替代种植、植物资源过度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引发生态环境恶化,导致生态系统退化和物种数量锐减甚至灭绝、传统文化的丧失等,他建议加强高黎贡山外来入侵植物的现状调查,查明入侵途径和原因,提高防控措施;争取国家的生态补偿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补偿,加强对工程建设项目地的生态修复和珍稀濒危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与迁地保护;科学引导,合理种植经济农作物;建立跨境保护联动机制,加强对高黎贡山跨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研究;打造特色生物产业,发展环境友好型与资源节约型生物产业。杨宇明认为,高黎贡山农民生物多样性保护协会应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重点是防止遗传资源的流失。

经济学博士、西南林业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唐世凯说,通过几天调研,感受到保山市各级干部同频共振克服困难,构建跨境保护机制,组建专业队伍,加强科研监测,多措并举有效构建了边疆生物生态安全体系,保护发展协同成绩斐然,但是高黎贡山的保护发展还面临多重困境,生态保护发展融合路径尚需继续探索,文旅融合发展尚有较大提升空间,产业深度融合内涵发展尚有较大潜力可挖掘。他强调把握好保护发展的本质规律,科学处理好保护与发展互作关系,对筑牢西南生物生态安全屏障具有重大意义。他建议重点关注龙陵石斛、腾冲中药材、隆阳咖啡、高黎贡山周边区域绿色康养等产业发展,创建绿色食品和生物制药产业发展平台,产业重构引起产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让数字经济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让高黎贡山周边的居民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因势利导,就业创业,转型升级,有效服务,提质增效。

在法学博士、西南林业大学地理与生态旅游学院研究员、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南生态文明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智库云南中心研究员尹仑看来,“生物海盗”威胁着我国生物多样性富集地区的生态安全。他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交流和国际合作日趋频繁,生物物种种质资源的流失现象也趋于多样化。国外机构和个人通过合作研究、旅游采集、合法贸易、边境走私、市场无序买卖、外资产业开发等多种方式,从包括高黎贡山区域在内的中国生物多样性资源富集地区获取大量生物材料,造成我国生物物种和基因资源的大量流失。他建议保山市率先制定《高黎贡山生物安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完善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生物安全风险的综合治理,筑牢西南生态安全第一道屏障。让生物物种资源保护有法可依,防止生物物种资源流失、维护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维护国家物种主权和生物资源安全。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所长、云南省咖啡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荣福对全球咖啡供需市场和云南咖啡产业现状进行了分析,他认为云南省咖啡种植规模成型,但是加工规模较弱,品牌规模正在逐渐增强。就保山而言,咖啡优质新品种储备不足、新品种更新较慢;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生产设施设备落后;精深加工企业少,产品市场占有率和附加值较低;本土企业成长缓慢、集群发展合力尚未形成;金融、土地、物流等配套服务支撑体系不足。他建议招大商、引大资;新建、改造一批标准化、自动化、智能化鲜果处理中心、深加工生产线;盘活现有工业园区厂房资产,加快破产、重组、整合僵尸企业,盘活产能动能资源;整合农口、工信、科技等国家、省资金集中支持产业集群化;改变工业用地转让模式为合作模式,推行成本价,贫困、边疆地区实行零地价,力争十四五咖啡产业实现综合产值100亿。

环境生态学博士、西南林业大学地理与生态旅游学院党委副书记张卓亚告诉中国日报记者,2018年3月,西南林业大学成立了“研学旅行与自然教育研究中心”,这是为了适应“旅游+教育”新业态而成立的云南省第一个以研学旅行、自然教育为主体的高校研究平台,平台打造了多元化的自然教育综合平台、组建了专业的自然教育师资团队、开发了特色的自然教育好的课程、培养了专业的自然教育行业人才、举办了丰富的自然教育实践活动、积累了丰富的自然教育实践成果。张卓亚建议以“世界高黎贡山,世界自然遗产--云南保山”的生态文明建设为契机,以自然教育、研学旅行为抓手,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教育和体验,达成访客体验与合作、资源保护和教育、管理和经营的多重目标,塑造高黎贡山的世界自然遗产生态教育示范形象,通过“x+自然教育/研学旅行”的模式,把保山建设成为世界级研学旅行目的地、中国生态文明教育及体验示范基地。

龙陵县有“中国紫皮石斛之乡”、“云药之乡”的称号,野生石斛种达40余种之多。截至2021年底,全县石斛种植面积达36000亩,鲜条产量达7500吨,共有12万户65万余人从事石斛产业,实现产值47亿元。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李林玉建议保山市委市政府、食药监局各部门积极对接省药监局和国家药典委员会,争取紫皮石斛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从石斛品种选育、良种繁育、林下仿野生种植和进行有机认证等为落脚点,发挥科技引领高质量作用;围绕重点品种进行产地初加工和饮片加工厂的建设,助推龙陵县石斛产业的发展。

中共保山市委副书记赵碧原认真倾听了专家们的建议,他说,在近期公布的2022年度云南省“一县一业”示范创建县和特色县名单中,保山市昌宁县茶叶产业、隆阳区咖啡产业、腾冲市中药材产业、龙陵县石斛产业共4个县(市、区)入选,市委对此高度重视,正在开展各项专项规划,特别是保山作为中国咖啡产业化发展的发源地,保山小粒咖啡具有十分明显的比较优势,保山市正在研究制定保山小粒咖啡产业片区乡村振兴规划。

“我们将以本次调研咨询活动为契机,广纳真言、广聚众智、广采良策,全面筑牢滇西生物生态安全屏障,健全以高黎贡山保山辖区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不断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绿色成为保山发展最靓丽的底色”,赵碧原说。

(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