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沪滇合作新篇章 全球首个金木棉全产业链基地落地云南红河谷

开创沪滇合作新篇章 全球首个金木棉全产业链基地落地云南红河谷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02-25 20:5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红河金木棉文化展示中心揭牌仪式现场

金木棉产业基地揭牌仪式暨沪滇合作·未来生活启动会现场

山地未来金木棉纤维初制所

红河金木棉文化展示中心一侧

木棉

2月25日,金木棉产业基地揭牌仪式暨沪滇合作·未来生活启动会在云南红河县大羊街乡红河谷山地未来创新中心举行,标志着全球首个金木棉全产业链基地落地红河谷。

本次活动以纺织新材料金木棉产业为基础,探索沪滇合作、优势互补的生态修复与生态产业的全产业链,致力于打造乡村振兴新产业、新产品与新模式,为助推云南生态文明建设、引导生物多样性保护、传播未来低碳绿色生活方式贡献力量。

据了解,金木棉全产业链项目以弘扬千年农耕文化、传承百年工业文明、修复退化生态系统、打造低碳幸福生活为使命,通过纺织纤维新材料、新工艺与新模式,重构城乡关系、人与自然关系。其项目首期工程将计划推广种植10000亩,期间将建立木棉碳汇林、修复干热河谷、保护生态环境;传承民族纺织工艺、展现与传播木棉文化;开展纺织纤维创新,开拓山地户外运动品牌。同时,收集优质种质资源、开展精准育种,打通从种苗培育、人工种植到木棉纤维初制工艺,提高劳动就业,振兴乡村产业。构建木棉种植体系、纤维创新体系、品牌服务体系与文化生活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在产业链打造方面,遵循国际前瞻性,产业纵深化,有抓手,可落地,能复制的乡村振兴新模式,开创“金木棉红河模式”。

木棉,又称攀枝花、英雄花,是木棉科木棉属大型落叶乔木,花大而美,树姿巍峨,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干热河谷,是行道树与景观绿化的标志树种,又是生态修复的先锋树种。木棉全身是宝,花可供蔬食,入药清热除湿;根皮祛风湿、理跌打;树皮为滋补药。果内绵毛可作枕、褥、救生圈等填充材料。种子可榨油,可作润滑油、制肥皂。木材轻软,可用作蒸笼与造纸等用。

据悉,沪滇合作金木棉科农文旅商融合创新团队将依托民族植物学传统知识、干热河谷生态环境以及中外科学家前期科技成果,开展木棉纺织纤维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引进爪哇木棉等优质种质资源,在红河县人民政府的支持下建立了300亩的示范基地。同时,项目将通过沪滇科技合作、产业合作,打造木棉生态修复中心、纺织纤维研发中心、品牌产业服务中心与木棉文化传播中心,培育红河干热河谷现代农业新的增长点。

成立于2018年6月的红河谷山地未来种质资源创新中心是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示范现场考察主线之一,也是COP15青年生物多样性科学探索活动营地与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试验示范基地。山地未来创新中心是围绕着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山地宪章”,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与红河县人民政府合作,依托省院合作开展的科技入滇项目。

会上,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红河山地未来种质资源创新中心主任许建初表示,山地未来在整合生产链、产业链、市场链中的构建具有引领作用,该项目是科农文旅商的有机结合,千年农耕文明与百年工业文明相结合便是面向未来生活的新产品,使得传统农耕文化走向现代。未来,山地未来将围绕生态修复、生态产业进行全方位功能身长修复,围绕生态循环将其变为地方产业。

中共红河县委书记陈勇宏在致辞中表示,沪滇合作在红河县走过了二十多个年头,留下了许多帮扶佳话,这次以纺织新材料金木棉产业为基础,构建生态修复与生态产业的全产业链,是探索沪滇合作、打造乡村振兴新产业、新产品的新尝试。我们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建立长期、持久、深入的合作,共同打造有抓手、可落地、能复制的乡村振兴“金木棉红河模式”,实现互利共赢,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活动当天,红河金木棉文化展示中心以及沪滇合作巾帼创业示范基地正式揭牌。

此次活动由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红河山地未来种质资源创新中心、红河县山地未来科技有限公司与红河县金木棉纺织技术科技有限公司主办,上海拾柒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与红河州红河县人民政府承办。(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责任编辑:王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