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官渡区投资44.5亿元实施滇池保护治理

昆明市官渡区投资44.5亿元实施滇池保护治理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12-09 21:2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自11月18日起,官渡区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集中采访活动,记者与采访团一同走访官渡区多个点位,从社会治理、老旧小区改造、城市片区更新、生态文明建设、教育发展等多角度多视觉,呈现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官渡区如何聚焦老百姓的所需所盼、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从而构筑“活力官渡”“幸福官渡”。

近日,官渡区“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集中采访第四站走进位于六甲街道新二社区旁的大清河,详细了解官渡区在滇池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中取得的成效。

大清河是滇池流域重要的汇水通道,明通、枧槽两河在张家庙汇集后称大清河,向南在盘龙江东侧与盘龙江平行,在福保文化城西侧入滇池,长6.28千米,流域面积2平方千米,是海河与盘龙江间区域的泄洪河道,流经六甲街道辖区。

“鉴于大清河的河面较脏、漂浮物多、河岸绿化差、河堤塌方等现象,从2000年开始,官渡区就已经启动了相关河道的清理和养护工作。到2018年,政府组织的环卫一体化建设以后,加上河道补水等工程,才逐渐恢复了大清河的水清河畅,岸绿景美。”官渡区河长办科长尚高成介绍。近年来,官渡区对大清河实施了河道改道工程,采取河道排口封堵、末端截污、完善收集配套管网,控制面源污染,科学实施清淤疏浚,强化两岸垃圾治理、以及生态补水等系统性治理工程,修复了大清河沿岸生态,还大清河以“清秀”的面容。

同时,官渡区还充分发挥河长制及“智慧河道”治理手段的作用,切实提升水环境综合治理成效。

“在河道管理中,官渡区还引进了科学的监控手段。仅大清河段,就安装了4套AI高清视频监控和11路视频系统,对大清河段发现的私自排洪、排废、河道塌方、破坏绿化等现象,及时预警。相关管理部门接到预警后,及时赶去处理,有力保护了河道的畅通和河堤绿化景观。”官渡区水务局副局长刘佳林介绍,实现“智慧化”河道管理后,如大清河,现河道水环境质量得到大幅提升,水质长期稳定达到IV类,水质清澈,恢复原有的河道生态功能。

“六甲街道全面落实推进落实河长制,河道保洁队员近40人,对河面漂浮物进行打捞,对沿岸绿化带的垃圾进行清理整治,全面加强巡河管理。”六甲街道农林水中心副主任李学军告诉记者。近段时间以来,街道河长巡查大清河28次,发现需要整改的问题19处,社区河长巡查108次,均已经进行整改和落实。”

而大清河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大清河”,这只是官渡区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官渡区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力推动“三年攻坚”行动,构建起“三级河长四级治理体系”,投资44.5亿元,实施滇池保护治理项目72个,在全区范围内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实现“见水则清”,为昆明人营造出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优美生态环境。

此外,官渡区还在滇池湖滨地带先后建成宝丰、王官、星海等湿地,累计面积达5490.5亩,新增绿地209.16公顷,绿化率达41.3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67平方米;滇池湖滨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官渡区空气优良率保持100%,成功创建各级各类绿色单位34个,还被评为“云南省生态文明区”。(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