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国企改革】云南康旅集团:多措并举做强做优文旅康养产业

【深化国企改革】云南康旅集团:多措并举做强做优文旅康养产业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1-11-12 16:4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普达措国家公园(徐俊 摄)

虎跳峡景区(徐俊 摄)

近年来,云南深化国企改革,多举措助力云南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去年10月,云南省康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旅集团”)揭牌成立,这意味着云南在打造文化旅游、健康服务等五个万亿级、八个千亿级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又迈出了坚实步伐。

围绕“云南省文化旅游、健康服务两个万亿级产业龙头企业”的战略定位和文化旅游、健康服务、城市综合开发、生态环保四大主业,康旅集团着力构建“大康养+大文旅+大生态”产业布局,依托大生态,融合大人文,联通大健康,带动大产业,将云南得天独厚的旅游文化、生态养生资源和云南康旅集团的投资开发能力有机融合,为云南文化旅游、健康服务两个产业发展的提质增速注入新的动力。

以昆明环滇池片区为中心,东至文山、西至德宏、南至西双版纳、北至迪庆,如今的康旅集团已形成“一心四线”文化旅游产业版图。在这张版图里,已有梅里雪山、普达措国家公园、西双版纳多个核心景区,以及虎跳峡、白水台等旅游资源,还有普者黑、坝美等新兴旅游景区。

值得一提的是,云南康旅集团在地处“大滇西环线”腹地的迪庆深耕多年,依托现有的资源优势,基于成熟的精品景区,在稳步拓展产品体系的同时,迅速建立“景区运营、休闲度假、交运服务、旅游商业、文化体验”五大产业体系,形成以旅游为核心的全产业链体系,全力助推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打造世界独一无二的旅游胜地。

日前,记者跟随由云南康旅集团发起的“探寻生物多样性与旅游互促共赢”活动走进迪庆,实地探寻云南康旅集团如何做大做强云南省文旅康养产业。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迪庆州,云南康旅集团不仅拥有最多的旅游资源、最强的人才团队,还具有最大的旅游市场份额和最雄厚的资本背景。尤其是旗下的普达措、虎跳峡、梅里雪山、滇金丝猴四大国家公园和文博中心,可以说基本代表了迪庆乃至滇西北最优质的资源组合体系。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对于“十四五”发展将面临的新机遇,云南康旅集团始终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深化文旅融合为重点,多举措开拓发展路径,助力云南打造文化旅游和健康服务两个万亿元产业。

梅里雪山(徐俊 摄)

到明永冰川游玩的游客(徐俊 摄)

提质增效 打造精品景区

为了提升景区品质,打造精品景区。期间,云南康旅集团重点围绕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智慧景区系统构建、产品结构优化等主要工作,对普达措国家公园、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滇金丝猴国家公园等一系列景区进行业态产品提升改造。

在立足迪庆自然生态资源与人文生态资源基础之上,结合自然生态观光、户外运动、科普研学、民俗体验、休闲度假等系列功能,打造一批综合型旅游景区,创新自然生态资源与人文资源相互交融的旅游体验模式。

近年来,云南康旅集团借助迪庆民族文化富集的地域优势,探索文化产品,提炼文化内涵,实现文化与旅游相融合,开发出包括科普教育、科研考察的沉浸式文旅体验项目。同时,还以冰川草甸、雪山峡谷、河流湖泊等多元化生态环境为基底,依托虎跳峡、雨崩村、明永冰川等优质生态资源,打造一系列以户外徒步为主要类型的户外运动产品。现如今,通过采取切实有效的举措,近年来,普达措国家公园环境保护、生态文化旅游、环境教育、社区受益成效日益显著;虎跳峡、明永冰川户外徒步深受游客追捧;滇金丝猴国家公园的生态效益日益显现的同时,“研学游”也深得人心。

虎跳峡景区自动扶梯(徐俊 摄)

塑造文化旅游IP新形象 打造文旅“新名片”

为挖掘香格里拉旅游品牌价值,形成一批以“香格里拉”为品牌的特色文创产品、定制化旅游服务产品。云南康旅集团多举措开发景区IP文创产品,致力于打造多元融合景区。2021年,重点开发以“虎”为元素的虎跳峡IP形象及其附属文创产品,虎跳峡因猛虎跃江心石过江的传说而得名,因此以老虎作为创作核心打造景区IP形象。同时,还历时三年建设完成虎跳峡景区自动扶梯,其单程总提升垂直高度为 98 米,梯级总跨度长达 320 米,成为首个雪域高海拔地区的野外观光创意扶梯,为虎跳峡景区创建5A级景区做好铺垫的同时,助推云南旅游要素升级和产业转型升级。

据悉,下一步,云南康旅集团将打造“普达措”、”梅里雪山”、“滇金丝猴”、“虎跳峡”、“香巴拉博物馆”等香格里拉文化IP,通过塑造文化旅游IP新形象,打造景区文旅“新名片”。

此外,在迪庆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云南康旅集团始终坚持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工作思路,在保护生态的同时助力旅游产业发展。普达措国家公园开园以来,始终秉持探寻旅游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共促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协同发展的理念。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如今的普达措国家公园在实现集环境保护、生态文化旅游、环境教育、社区受益功能为一体的同时,为国内外游客融入大自然提供了全新的旅游体验和高质量的服务保障。(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