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COP15】高黎贡山生物走廊带建设成效显著 野生动物栖息地质量明显改善

【聚焦COP15】高黎贡山生物走廊带建设成效显著 野生动物栖息地质量明显改善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10-02 10:4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高黎贡山白眉长臂猿 (毕争 摄)

高黎贡山是我国西南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被誉为“东亚植物区系的摇篮”、“世界物种基因库”、“世界自然博物馆”、“生命的避难所”等。

高黎贡山保山段自1983年开始先后建立了两个自然保护区,即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陵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两个保护区之间并不相连,中间有4847.9 公顷的国有林。

为解决生境破碎化和孤岛化是当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难题,1996年10月经原保山市人民政府(现隆阳区人民政府)、原腾冲县人民政府(现腾冲市人民政府)批准,将位于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龙陵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之间的4847.9 公顷的国有林建立为生物走廊带。

通过近20多年的建设,生物走廊带建设成效显著,使高黎贡山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质量有了明显改善,种群数量得到恢复增长,野生动物的野外遇见率有了明显提高,物种迁出迁进,真正形成了野生动物通道,被中外专家高度评价为云南省乃至中国生物走廊带建设较为成功的典范。

据介绍,生物走廊带有效保护了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龙陵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之间的4847.9 公顷的原始森林,有效保护了高黎贡白眉长臂猿、菲氏叶猴、熊猴、短尾猴、豚尾猴、小熊猫、黑熊、长蕊木兰等国家保护野生动、植物。同时,还为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特有的高海拔地段的小熊猫沿着生物走廊带定居到小黑山省级保护区,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特有的低海拔地区的蜂猴沿着生物走廊带来到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生活提供了通道。进一步,让森林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物种多样性不断增加。(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