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元谋开展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云南梧桐保护行动

云南元谋开展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云南梧桐保护行动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09-06 15:5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云南元谋开展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云南梧桐保护行动(杨静 摄)

云南元谋开展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云南梧桐保护行动(杨静 摄)

在就地保护点回归栽培幼苗(杨静 摄)

两千株云南梧桐的野外回归(杨静 摄)

9月1日,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云南梧桐的野外种群保护和回归工作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拉开帷幕。

云南梧桐(Firmiana major)曾在1987年《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中被列为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中国植物红皮书》(第一卷)中记载道“由于云南中部地区开发早,自然植被破坏大,故云南梧桐的野生植株已难找到,野生植株几乎绝迹”。1998年,世界保护联盟(IUCN)公布的世界受威胁树木名录中,认为云南梧桐已经“野外灭绝”。

2004年,四川省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了残存的一个云南梧桐小种群,共200余株。2017年,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综合保护团队在云南省金沙江流域发现两个幸存的云南梧桐野生种群,否定了该物种在云南省已经野外灭绝的判断。为抢救性保护该物种,团队于2018至2020年开展了云南梧桐的濒危现状调查,确定了云南梧桐目前幸存有8个种群,不超过五千株个体,但云南省的种群没有位于保护区内,处于衰退和受威胁的状态。2021年,云南省颁布的《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名录(2021)》(征求意见稿)中,已经将云南梧桐列为云南省即将抢救性保护的第二批极小种群野生植物。

9月1日,元谋县林草局、昆明植物所、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阿拉善西南项目中心等单位在黄瓜园镇江边乡共同开展建立云南省第一个云南梧桐就地保护点的行动。行动包括为野生植株单株挂牌、树立就地保护提示牌和回归栽培幼苗。

昆明植物所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专家孙卫邦研究员向参加活动的人员介绍了物种保护的几种主要方式,并向大家展示了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园制作的挂牌。挂牌内容除包含云南梧桐的主要信息外,还附上了科普二维码,可供扫码了解云南梧桐的更多信息。悬挂所用的拉绳可以弹性伸展,不会影响植株生长。元谋县林业和草原局的李闻波副局长率领大家栽培了30株幼苗并展示了就地保护提示牌。

此外,保护行动现场还开展了一项由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综合保护重点实验室创新的回归保护方式——社区赠苗,通过向江边乡沙沟箐的村民和护林员们赠送人工繁育的云南梧桐幼苗,由村民和护林员自行栽培和管护的方式,既增加了当地居民对本地濒危物种的认知,也激发了大家对保护本土物种的积极性和自豪感。

据了解,今年1月,昆明植物所和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合作,在阿拉善西南项目中心的支持下,进行云南梧桐的人工繁殖试验,之后在元谋选址开展了野外回归试验,回归栽培幼苗共两千株。“与经济树种不同,云南梧桐野生的种子成熟度和质量参差不齐,所以这次繁育的种苗规格与活力也不统一,回归苗木的成活率受到很大考验,但还是体现了该物种对干旱和贫瘠土地有很强的适应性。”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的廖承飞副研究员说。

据悉,云南梧桐所在的金沙江干热河谷生境十分特殊,由于受到焚风效应的影响,这里的气候以干燥和高温为主,乔木树种少而稀疏,被称为“稀树干草”群落,易受破坏而难以恢复。云南梧桐是群落中的优势树种,甚至在一些地方是生境中唯一的乔木树种,而且云南梧桐具有很强的萌蘖能力、幼苗具有膨大的储水茎,可耐干旱和贫瘠,在抵御干热河谷恶劣的条件上有天然的优势。(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