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COP15】云南宜良:“包山拾菌”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高度结合

【聚焦COP15】云南宜良:“包山拾菌”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高度结合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08-26 09:3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8月24日,COP15云南生物多样性主题采访行走进昆明市宜良县小哨社区。

小哨社区位于宜良县狗街镇南部,距宜良县城29公里,海拔1860米,国土面积21062亩,林地面积15333亩,森林覆盖率近72.8%。

这里山地广袤,箐壑幽深,森林资源丰富,以云南松、水冬瓜树、栗木等多种植被混合成林,林下盛产各类野生菌200多种,每年6月中下旬到10月中旬,是小哨各类野生菌的盛产盛销期,在品类繁多的野生菌中尤以富含钙、铁、蛋白质、硫胺素等多种营养成分的干巴菌最富盛名,产量每年约15吨左右。

现场,记者了解到,早在1994年,结合本地实际,该地创造性开展“包山拾菌”运营模式,初步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实际的路子。“包山拾菌”即通过将出产野生菌的林地资源按照野生菌产量,以分片竟包的方式,将山林承包给有想法、有能力的人统一进行管理、采摘、销售。

“包山拾菌”不仅有效保护野生菌品种,增加菌源,提高产量,带动产业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高度结合,同时进一步促进了林权改革,实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则有其利”的目标,带来直观可见的社会效益。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大范围推行“包山拾菌”后,小哨社区生态环境资源得到进一步保护,生态保护行动在社区群众心中形成自觉资源遵守的共识。“一边巡视菌窝,一边扮演护林员”已成为当地群众的常态,充分调动广大群众护林、造林积极性性的同时有效杜绝偷砍盗伐、私采乱采等破坏资源的行为,野生菌资源也得到极大保护、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自2011年开始,小哨干巴菌产业发展逐步迈向正轨,2012年7月干巴菌销售价格突破1000元每公斤,当年仅“包山拾菌”一个项目的年综合销售收入就达到200余万元,为村集体经济创收60余万元。2019年“包山拾菌”承包总金额高达438万元,人均分红达到3490元,创下历史新高。多年来,修公路、建学校、接自来水、电网改造等一项项民生工程顺利落地,村民富了起来,村庄亮了起来,更使山林资源得到有效管理保护。

如今,得益于良性循环的经济发展模式,小哨社区原生生态环境得以较为完整地保留,呈现“山上有林子,山中有菌子,山间有塘子,山沟有谷子,村中有游子”的特征,从生态旅游发展的角度,能够为游客提供“春赏花、夏拾菌、秋尝果、冬吃杀猪饭”的旅游体验。2006年,小哨社区被命名为“昆明市十佳乡村旅游示范点”,成为云南省首家经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昆明市旅游局)批准认证的以野生菌为主要特色的生态农业观光休闲旅游村。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发展迅猛的林下产业,如今的小哨社区年平均旅游接待量近32万人次。(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