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COP15云南生物多样性主题采访行走进昆明市阳宗海。现场,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阳宗海管委会多举措着力抓生态优环境,阳宗海保护治理取得新成效,湖体水质得到持续改善,从2008年劣Ⅴ类水恢复到Ⅲ类水,2016年6月至今,湖体水质持续63个月稳定保持在Ⅲ类水,并成功获评市级“美丽河湖”。
作为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之一,阳宗海流域面积192平方公里,湖面面积31.9平方公里,最大水深29.7米,平均水深20米,总蓄水量6.17亿立方米,属珠江水系南盘江流域。
期间,修订了《云南省阳宗海保护条例》,为真正实现阳宗海区域的“统一保护、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开发”提供法律依据。并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取缔关闭企业19家,办理环境违法案件97件。
同时,按照“由内源到外源、由点源到面源、由环湖到流域”的系统治理思路,阳宗海管委会科学编制阳宗海保护治理“十二五”、“十三五”规划,为实施保护治理工作提供方向和遵循。
为强化工程治理,截至目前,先后投入16余亿元,完成砷污染源综合治理工程、湖体减污降砷工程、阳宗海环湖截污工程、流域内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等39个规划项目建设,对阳宗海上游农业种植结构进行调整,完成23788亩土地流转,建成1603亩明湖湿地,完成53个村庄“清污分流”项目建设。通过实施工程治理,有效削减阳宗海入湖污染负荷。通过建立区、镇、村、组“三级河长四级治理”体系,在全省率先推出党建与河(湖)长制“双推进”、“双提升”工作机制和企业河长制。
此外,加强绿化美化,开展绿化造林工作,实施义务植树、一级保护区退耕还湖、生态林带建设、封山育林、石漠化治理等工作,全区森林覆盖率达50.44%,空气质量总体优良率达98.5%。(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