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环境司法大会在云南昆明开幕

本次大会作为将于昆明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相关活动之一,以“发挥司法作用 促进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主题,与会各方将围绕“司法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作用”“环境司法的裁判原则”“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气候变化司法应对”等议题开展深入研讨。

世界环境司法大会在云南昆明开幕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1-05-27 08:2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5月26日下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共同主办的世界环境司法大会在云南昆明开幕。大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首席大法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周强表示,习近平主席向大会致贺信,充分肯定本次大会的重要意义,这是对本次会议的巨大鼓舞,为与会各方加强环境司法交流合作、促进世界环境法治指明了方向,期望与会各方广泛凝聚共识,加强经验交流,深化环境司法国际交流合作,共同推进国际环境法治发展,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本次大会作为将于昆明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相关活动之一,以“发挥司法作用 促进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主题,与会各方将围绕“司法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作用”“环境司法的裁判原则”“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气候变化司法应对”等议题开展深入研讨。

周强表示,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中国将生态文明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宪法,纳入中国国家发展总体布局,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去年,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司法是环境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承担着重要职责。中国法院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主席重要指示,深入贯彻习近平外交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持续深化环境司法国际交流合作,为推进全球生态环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法院希望同与会各方深入交流、相互借鉴,立足司法职能,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希望与会各方广泛凝聚共识,加强经验交流,深化国际合作,积极构建环境司法信息共享和协调合作机制,持续拓展司法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共同提升环境司法专业化水平,推进国际环境法治发展,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英厄·安诺生以视频方式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她表示,健康环境权的实现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这其中,环境法治起着重要作用。法院通过依法对行为者追责以及执法,维护环境和气候领域的公平正义,中国法院在这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很高兴能与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合作,共同促进环境司法发展。希望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能够进一步加深各国司法界的合作,推动完善全球环境法治建设,为地球上所有生命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人民政府省长王予波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他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在法治化轨道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司法联动,推动生态环境领域治理能力不断增强,全省绿色低碳发展成效明显,污染防治扎实有力推进。云南将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贯穿于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俄罗斯联邦最高法院院长维亚切斯拉夫·列别杰夫以视频方式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他说,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符合世界各国和各民族的利益,生态领域的全球挑战要求国际社会采取一致行动,进一步完善立法及法律法规的适用。俄罗斯联邦最高法院高度关注环保案件的司法实践,确保俄罗斯联邦各个法院对环境法规的解释和适用统一。此次大会无疑将会为促进生态文明、协调资源保护等方面作出重大贡献,富有成效和建设性的交流将会推动生态领域合作进一步加强。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伊丽莎白·穆雷玛通过视频致辞表示,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将见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新进展,进一步促进文明和谐,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此次会议是大会系列活动之一,我们对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的此次合作和未来合作非常有信心,生物多样性的司法保护将是系列活动深入探讨的主题。我们期待所有利益相关方、司法机关能够采取措施促进可持续发展,司法机关毫无疑问将发挥重大作用。

(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