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记者从2021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迎接COP15大会的召开,近期,云南省生态环境厅联合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在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动物研究所以及西南林业大学等单位的支持下,收集整理了自1992年我国加入《生物多样性公约》以来,发现于云南的新物种和新记录种,形成了《云南新物种新记录种名录(1992-2020)》。
新物种是指在科学工作中首次发现并描述命名的、未被科学认知、经合格发表的物种;新记录种是已知物种的地理新分布记录。
此次发布的《名录》按照收录模式标本及引证标本为云南省境内的野生生物类群(不含外来种、归化种)原则,整理了大型真菌、地衣、苔藓、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等11个野生生物类群的新物种、新记录种。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科学调查研究的逐步深入,大量新物种、新记录种也不断被发现,有记录的云南生物物种数量持续增加。经统计,1992年至2020年,云南省境内累计发现3718种新种,其中新物种2519种,新记录种1199种。包含大型真菌570种(其中新物种520种,新记录种50种)、地衣802种(其中新物种114种,新记录种688种)、苔藓56种、蕨类183种(其中新物种154种,新记录种29种)、裸子植物15种、被子植物1703种(其中新物种1419种,新记录种284种)、鱼类215种(其中新物种167种,新记录种48种)、两栖类52种(其中新物种29种,新记录种23种)、爬行类31种(其中新物种28种,新记录种3种)、鸟类60种(均为新记录种)、哺乳类31种(其中新物种8种,新亚种9种,新记录种14种)。
近年来,云南把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放在突出位置,作为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重要内容。通过实践,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初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工作体系,取得了较为明显成效。
为推进生物多样性工作迈向新台阶,云南将以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为导向,着力增强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提高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提升生物多样性治理效能,争取到2025年,典型生态系统及国家重点保护物种保护率达90%。
期间,将进一步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法规,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加强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提升生态保护监管能力,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全民参与,加大对外交流与合作。(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