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高速看中国】“智慧丽江”助推丽江文旅高质量发展

【沿着高速看中国】“智慧丽江”助推丽江文旅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04-23 19:0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5G无人扫路车(供图)
5G无人扫路车(供图)
有客流量大数据平台(供图)
智能急救站(供图)

作为“智慧丽江”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丽江古城“智慧小镇”通过“1+1+N”工程(“一网络、一中心、N应用”),构建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旅游、智慧创新四大体系,注重数字与体验、应用、文化、管理、经济“五个结合”,着力解决管理服务中的痛点和难点问题,多举措助推丽江文旅高质量发展。

智慧化管理 提升景区公共安全管控水平

如今的丽江古城整合了“人防”、“技防”手段,实现对消防栓水压、电线温度、漏电、消防力量配备等的实时监测调度,确保“早发现、早处置、保平安”。通过对141个保护院落的信息采集,实现了建筑物三维、二维信息集成,还可以实时对瓦屋面、墙体等进行监测预警,为遗产保护、监测和维修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安装水质监测3套,大气质量监测1套,水流量监测6套及11个河道监测探头,实现丽江古城河道环境查看、综合执法监管等智慧治理。

同时,古城还完成127家餐饮户的视频厨房改造工作,实现对餐饮经营户的动态监管。部署监测点位33个,通过物联网设备对酒吧声音进行实时监测,超过规定分贝数进行预警,同时通知提醒酒吧经营者和执法人员。整合商户信息、处罚记录、诚信指数、修缮记录和统计分析等功能,构建了信息资源集成管理平台,实现对经营户的动态、精准管理。

此外,为提升景区公共安全管控水平,结合景区疫情防控工作需求,丽江古城前端部署智慧闸机,后台建立丽江古城出入人员数据库、人流分析平台,实现景区“预约、错峰、限流”等功能。

智慧服务 让旅游更便捷

在丽江古城,通过智慧服务体系,可为游客提供刷脸支付、聚合支付等服务,动态掌握商家的实时交易信息,对商品物价进行分析研判,并为纳统纳税提供支撑。同时,智慧停车场、无线WiFi、智能机器人等均已实现智慧化服务。采用地面互动、体感互动、雾幕投影、360全息投影、背投全息互动和多通道融合沉浸式空间等现代科技展示方式的丽江古城历史文化展示馆,集中展示丽江历史文化、民风民俗、历史重大事件等内容。古城智能急救站则实现了游客自主免费领用止血用品、包扎用品、小伤口处理等用品,并提供自动体外除颤仪、轮椅、担架等医疗器械等设备。

此外,丽江古城综合管理服务中心设立了旅游咨询中心、司法调解中心、旅游巡回法庭、综合指挥中心、诚信体系建设、质检中心、投诉中心和退货中心,构建旅游监管“1+5+N+1”体系,为游客提供“一站式”服务,实现统一调度、科学管理,助推丽江古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上台阶。

智慧旅游 让游客沉浸式感受丽江古城之美

期间,丽江古城通过游云南“透明厨房”、食品溯源、智慧酒店、5G智慧商店以及精细化导游导览实现一体化智慧旅游。

过程中,实现了明厨亮灶“一部手机游云南”平台线上直播,在丽江古城“丽水汇”餐饮店实施“食品溯源”试点项目,消费者通过扫描餐桌上的二维码,就可以查看食材的全部生产信息,还可通过手机实时查看养殖基地的现状,让游客吃得更加透明放心。同时,围绕住宿的预订、入住、客房内、离店四个环节,着力打造酒店智能化体系,让游客住得更加舒适便捷。游客可通过人脸识别进店,自主选择商品,离开时结算间中的感知设备能迅速感应商品条码,自动结算,刷脸支付,提供快速、便捷、无感、安全的购物体验。基于一部手机游云南APP,实现自动对景点进行语音讲解,同时完成2个VR情景体验,使游客能够沉浸式感受丽江古城之美。

智慧创新体 5G技术亮相丽江古城

通过智慧创新体系,5G无人扫路车、5G无人巡逻车陆续亮相丽江古城。同时,在丽江古城安装部署5G无人机智慧机库,实现无人机自动驾驶、巡航、返航等功能,为丽江古城景区安全防控、消防巡检、景区测绘、全局指挥调度提供有力支撑。

下一步,丽江古城将依托“一部手机游云南”,继续对丽江古城进行智慧化提升,深化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实施一部手机管旅游、丽江古城智慧支付二期、旅游厕所智慧化改造、智慧丽江-数字古城驾驶舱等项目,整合丽江古城数字小镇系统资源,实现古城的态势感知和运行监测,为精准管理提供决策支持。(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责任编辑:徐锟】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