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纬24度生物多样性的魅力 ​

北纬24度生物多样性的魅力 ​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03-30 17:2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打开世界地图,北纬24度是一个神奇的维度。在中国,北纬24度正处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南亚热带季雨林的分界地带,而云南保山市龙陵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便坐落于北纬24度上的“黄金分割”地带。

龙陵小黑山保护区总面积为5805公顷,海拔范围为600-3001.6米之间,垂直高差2401.6米,森林覆盖率和林木蓄积量分别达81.4%、132万立方米,属“世界生物圈”的高黎贡山南延部分,是高黎贡山、铜壁关与滇西南各保护区群的丰富动植物物种基因交流的“黄金”联结纽带,也是中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缝合线”。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的地质背景、多样的地形地貌、立体的气候类型等自然生态条件,使该保护区成为滇西边境线上名副其实的“野生动植物王国”。

多样性的植被 孕育“植物乐土”

龙陵小黑山保护区植被类型十分丰富,是边境线上野生植物的“荟萃地”,其植被类型跨越了季雨林、常绿阔叶林、暖性针叶林、稀树灌木草丛、灌丛、草丛等6个植被型12个植被亚型32个群系和44个群丛(群落)。多样性的植被类型孕育多样性的植物种类,成为植物良好生长的“乐土”。

目前在已知该保护维管束植物达2613种,其中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植物达15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濒危物种18种、《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173种。保护区特有性也尤为突出,其中维管束植物和蕨类植物的特有植物达625种,包括中国特有种394种、云南特有种208种、狭域特有种13种和龙陵特有种10种。另外,已知该保护区大型真菌约280种,这些并不起眼的真菌却是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不可缺少的“成员”。

良好生态环境 成就“动物天堂”龙陵小黑山保护区被云南动物专家形象地赋予中国边境线上灵长类珍稀濒危物种的“生物多样性航空母舰”。目前已知该保护区脊椎动物达538种,其中兽类、鸟类、两爬两栖类分别为159种、295种、84种,其中国家Ⅰ、Ⅱ重点保护动物达65种(国Ⅰ级14种、国Ⅱ级51种)。已知该保护区有昆虫474种,其中新种有龙陵羊角蚱、三齿波蚱、黑颈斜脊叶蝉等6种,尤其是云南特有种达19种,占昆虫总数的4%。尤其是在仅为5800多公顷的狭小山地区域内就分布有天行长臂猿、菲氏叶猴、北豚尾猴、蜂猴、熊猴、猕猴和短尾猴7种灵长类野生动物,这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十分罕见。

海量新物种 晋升为“网红明星”

近年来,隐藏在龙陵小黑山保护区密林之中的珍稀野生动植物亮相全国成“网红明星”。仅2020年一年间,这里相继发现了高黎贡球兰、冠斑犀鸟、黄足松鼠、纹胸啄木鸟、风头麦鸡等5种新(记录)物种。

2021年伊始,在这里又发现了冠斑犀鸟、黄足松鼠、纹胸啄木鸟等4种动物的新纪录,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记录着滇西边境线上的生命密码。(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