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场中共大理州委新闻发布会现场(供图)
中共大理州委常委、州委宣传部部长牛燕(供图)
首场中共大理州委新闻发布会现场(供图)
1月5日,记者从首场中共大理州委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0年12月23日至24日,中国共产党大理白族自治州第八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大理州委关于制定大理白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
“十四五”时期是大理加快转型、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转折期。《建议》分三大板块,共十三个部分41条。第一板块为总论。包括导语和第一、第二部分,主要阐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取得的决定性成效,深入分析大理州发展面临的形势,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第二板块为分论。包括第三部分至第十二部分,总体上按照新发展理念,分领域分层次阐述“十四五”时期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重点任务,明确了调整优化空间布局、持续提升以洱海保护为重点的生态环境质量、加快构建现代特色产业体系、加快融入“大循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中心城市能级、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创新、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枢纽、持续改善民生福祉、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等重点工作的具体部署。第三板块为结尾。包括第十三部分和结束语,主要阐述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必须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化法治大理建设、健全规划制定和落实机制,凝聚推动大理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合力。
《建议》始终立足大理新发展,充分体现时代新变化,高度契合实践新要求,全面反映人民新期待,对今后5年乃至更长时期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系统部署。
在发展目标上,建议稿提出,到“十四五”末,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明显提高,综合经济实力稳步提升;到二〇三五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综合经济实力进入全省前列。同时,在主要目标的确定上,大理提出今后五年要在经济发展、以洱海保护为重点的生态保护、大理国家级洱海保护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区域中心城市能级提升、乡村振兴、民族团结进步和民生福祉改善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在发展定位上,《建议》提出,“十四五”时期大理的定位是“两个建设、三个走在前列”,即: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全国示范样板,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中心城市,努力在云南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中走在前列。
在空间布局上,《建议》提出,调整优化空间布局,构建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双核驱动、协同发展”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新格局,创建大理国家级洱海保护绿色发展示范区。
在融入“大循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上,《建议》深度融入“大循环、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大理的重大发展机遇。建议稿提出,以建设全省综合交通次枢纽为突破口,以建设服务贸易试验区、跨境电商试验区和综合保税区三个平台为重点,打造大理面向南亚东南亚离岸和转口贸易中心,全面提升大理在全省推进“大循环、双循环”中的嵌入度、贡献度和价值链地位。
在产业体系上,《建议》提出,“十四五”时期,重点打造“445”千百亿级产业,即:做强文化旅游、现代物流、先进制造、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四个千亿级核心产业,做大数字经济、绿色能源、新材料、大健康四个五百亿级重点产业,做优生物医药、环保、金融、烟草、房地产五个百亿级潜力产业,着力构建现代特色产业体系,形成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的云南高地。
在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中心城市上,《建议》提出,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中心城市,就是以推动大(理)祥(云)巍(山)一体化发展为目标,按照“一城三区”总体布局,科学规划区域空间结构、发展规模、产业布局,实现“三区”同城化发展。(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