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舞乐剧样样精彩 昆明非物质文化音乐云展演即将揭开面纱

歌舞乐剧样样精彩 昆明非物质文化音乐云展演即将揭开面纱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0-12-04 13:5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昆明非物质文化音乐云展演即将揭开面纱(供图)

昆明非物质文化音乐云展演即将揭开面纱(供图)

昆明非物质文化音乐云展演即将揭开面纱(供图)

昆明非物质文化音乐云展演即将揭开面纱(供图)

2020年“创意昆明”系列主题活动将采取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形式举行,备受瞩目的昆明非物质文化音乐云展演也将以线上展的方式进行呈现。

届时,将采用全新的信息技术搭建超现实虚拟展厅,运用当下热门的科技与古老的非遗文化相结合,既让观众身临其境地乐享非遗文化盛宴,又能延续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期间,传唱百年的天籁之音《阿诗玛》《一家亲》、瑞彩蹁跹的民族舞蹈《大三弦》《霸王鞭》《晋宁秧佬鼓》、净化心灵的自然声韵《呜嘟演奏》《原生态芦笙歌舞表演》、神秘多变的民间戏剧《三英战吕布》《小姨妹过河》《七星灯》,10个内容丰富、类型多样的精彩节目将轮番上演。

传唱百年的天籁之音

一段动人的歌声可以穿越百年,这不仅仅是旋律本身与心灵的共鸣,更是一个民族背后那世代相传的精神力量。一位美丽善良的撒尼姑娘,一段广为流传的优秀民族叙事长诗。《阿诗玛》是撒尼人民经过千锤百炼而形成的集体智慧结晶,反映了彝族撒尼人的民族精神。

阿诗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王玉芳,今年已79岁高龄,站在台上的她仍然声音清亮,《阿诗玛》的故事在她的歌声中娓娓道来。王玉芳的儿子普才学和儿媳毕琼英也作为阿诗玛的传承人演唱一曲,气息浑厚、感情饱满,在他们的歌声中,我们更能感受到传承的意义所在。

拥有天籁之音的周丽珍,歌声清澈明亮、不事雕琢,她演唱的《一家亲》是云南省楚雄彝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梅葛调和左脚调的小调串联,表达了彝家人对远道而来客人的一片深情厚谊。作为梅葛调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周丽珍有着“酒歌皇后”的美誉,在非遗的舞台上,她用歌声让听者的心沉醉。

瑞彩蹁跹的民族舞蹈

热情奔放的彝族人民生来能歌善舞,每逢欢乐场景、节日庆典,撒尼青年跳起欢快的大三弦舞,哨声迭起,金笛齐鸣,场面壮观。大三弦是彝族撒尼人娱乐、抒情的主要乐器,大三弦舞节奏明快、铿锵有力、自由奔放、瑞彩蹁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地域特征和艺术价值,深受撒尼人民喜爱。

大三弦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普志光,从小就热爱唱歌跳舞,17岁就正式开始学习大三弦,经过多年的练习和表演,现如今,他已经技艺纯熟,在舞台上游刃有余、欢快自如。

彝族舞蹈霸王鞭的名声同样不逊色于大三弦舞,此舞相传为西楚霸王项羽酒后兴起,挥鞭作舞而流传下来的。石林地区所用的霸王鞭以旧时的铜钱,穿入一条长约一米的木夹中,舞时常以锣鼓作伴奏,舞者一手拿着霸王鞭,一手摩擦铜钱,随着乐声有节奏地边舞边不断地拍击,动作变化复杂、优美欢快。

出生于石林县的方芳和张连发自幼酷爱民间传统舞蹈,后又相继拜入霸王鞭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普华昌门下,系统、全面地学习传统民间霸王鞭舞,经过多年学习和实践,两人熟练掌握了霸王鞭舞的高难度技巧,在这次的表演中,二人通力合作,表演天衣无缝。

彝族舞蹈中的另一代表晋宁秧佬鼓,发源于昆明市晋宁区双河、夕阳彝族乡的彝族聚居村落,彝语叫“者波必”,意为敲着空心木跳的舞蹈,由于其风格独特、韵味淳厚、气势震撼,在民间独放异彩,享有“云南的威风锣鼓”“金牌秧佬鼓”的美誉。

此次站上非遗舞台的表演者个个精神饱满,彝族汉子们的粗犷在洪亮的鼓声中得到释放,彝族阿妹们的活泼热情在流畅有力的打击中感染着全场,鼓声急促、舞步欢快,整个舞台都被他们点燃。

净化心灵的自然声韵

流传了2700多年的呜嘟,在昆明市非物质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杨德云的口中吹响,无论是大呜嘟的古朴悠扬,又或是小呜嘟的清脆明亮,都让人感觉身处宁静的山谷,风声夹杂、河水流淌。

杨德云不仅有着精湛的演奏技巧,还精通乐器制作及作曲,小呜嘟、泛音笛、和声呜嘟就是他根据传统呜嘟技艺发明的演奏乐器,在这次的表演中,杨德云和他的团队将为大家一一展示。

另一位艺术家罗罗拨四来自大理州“跳菜之乡”南涧,他所表演的原生态芦笙歌舞一开口便惊艳四座。罗罗拨四用口技模仿雄鸡打鸣的声音拉开了表演的序幕,洪亮的鸡鸣满怀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他边唱边跳边吹奏,嗓音高亢嘹亮、歌声铿锵有力,野性的唱腔充满了原始气息,一瞬间将观众拉回到那山高树深的自然场景,整段表演生动而又充满活力。

神秘古老的民间戏剧

关索戏是流传在澄江县的一个古老而稀有的特殊剧种,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最初是古代用于驱邪逐疫的傩祭仪式,后逐渐发展成娱神娱人兼有的傩戏,被称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

关索戏在中国,目前仅在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阳宗镇小屯村有,由关索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周如文带领的小屯关索戏文艺队正是来自那里。在这群表演者的身上,可以感受到对傩戏的敬畏之心,他们爱惜服饰、面具,更敬重剧中的角色。此次展演的曲目是《三英战吕布》,台上的演员走位有序,唱腔古朴,一招一式中都体现着这古老艺术的魅力,台下的器乐伴奏虽是简单的锣鼓,但铿锵有力、苍劲古朴。这个古老又带有神秘气息的戏剧,带着百年前留下的故事在一片锣鼓声中缓缓传承。

由云南省花灯剧院表演的《小姨妹过河》也是此次展演的人气之作,冲破世俗偏见的甜美爱情故事,展示男女之间的“爱”与“真诚”。

滇剧声腔独特,表现力强,板式丰富多变,曲调自然流畅,能表演各种题材、样式、结构和情调的剧目,具有独特的艺术个性和风格,距今有200余年历史,被誉为“滇粹”。此次由云南省滇剧院带来的节目传统滇剧《七星灯》,高亢激越又兼柔和悠扬的唱腔丝丝入扣,精彩的故事令人回味。(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