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石,那95后看守工

那山,那石,那95后看守工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0-08-04 11:0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工作中的李承志

工作中的李承志

工作中的李承志

位于南昆铁路黄泥河畔旁有一个名叫“511”的I级防洪看守点,它是南昆铁路沿线防洪看守点中很普通的一个,也是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昆明工务段管内最危险的路段上的看守点。 

在绿色灌木中,白色的看守房坐落在线路旁,门上一幅“看危岩落石守铁路畅通,听异声异响护列车平安,横批是看守责任大于天”的对联格外显眼,左侧是一面犹如被利剑劈开的悬崖,右侧是千仞峭壁,怪石嶙峋,前不着村,后不挨店。这里有8名看守工,两人一组8小时轮班值守,每6天换班1次。

站在这个看守点,既可以仰观崇山峻岭之上的蓝天白云,又可以俯视山间隐约出现的山间道路,但在95后看守工李承志眼里,最重要的“风景”却是铁路上方的山体和危石。

毕业于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李承志,2020年年初被分配到511看守点,成为这里唯一一名年轻的大学生看守工。

看守点无聊枯燥,上了年纪的老职工都不愿意来这里,更别说年轻的小伙子。他也曾犹豫过,但还是来了,在他看来,在哪里干都是保证线路的安全畅通,都能体现自身的价值。

8月1日上午11时,他正背着工具包,边走便拿着望远镜仔细观察铁路上方的危岩落石。

这个小伙子略显腼腆,但脸上始终带着憨厚的笑容,谈起危岩落石,他立即打开了话匣子。

“从511公里520米至512公里110米这一带山上都是危石群,现在正是主汛期,危岩落石掉下了的概率比较高。”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陡峭的山崖上,有的危石被钢丝网紧紧包裹住,有的地方筑起一道道钢铁拦石墙。

由于山势险峻,李承志无法和石头“亲密接触”,只能依靠望远镜来观察危石的变化,南昆线上每天从这里通过的列车有十六趟左右,他每个班要在590米的责任区巡查19遍,并记录检查情况,实际上远不止19次,无论白天黑夜,无论高温酷暑,无论刮风下雨,一有微小动静,李承志就会在这590米线路上走几个来回。

每次巡查,他都会习惯性地停停走走、走走停停,他早已把自己当作巡视的将领,把石头看成他的士兵,哪块危石已处理,哪里新增了病害点,哪一段植被长高挡住了观察的视线,等等这些变化,在他心里都跟明镜似的。

590米,火车通过的时间只有短暂的30秒,但按照巡回图,李承志每巡查一遍的时间是半个小时,遇到连续降雨或强降雨,更要24小时不间断巡查,只为监控悬崖峭壁上细微的动静。

看守房内,没有电视,没有手机信号,也没有过往的村民,每天看的是同样的山、同样的河、同样的石头、同样的铁路。闲暇时,他会拉着同班搭档的师傅进行业务知识问答,或者做上几个小菜和师傅共享。

 “无聊是肯定的,这里和城市相比,又是另外一种生活,每当看到一列列火车安全的通过,我觉得我的工作还是挺有意义的。”聊起自己的工作,李承志说。

 “呜……”又一趟列车飞驰而来,李承志拿起黄色信号旗立岗接车,目视列车远去,山谷中又是一片寂静无声,只有火车穿透山林的呼啸在看守房内悠悠回荡。(贾丽娜   李雄 摄)

(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