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第一次到东川,在我未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我总是把它与覆盖在矿山上贫瘠的土地、满目的荒草,以及肆无忌惮的泥石流联系在一起。然而,在东川陶家河谷,当我看到清澈的陶家小河蜿蜒于河谷,以及在河谷的荒滩上种植着绿色生态芦笋,我总会想到沙漠里的绿洲。当我看到在阿旺镇岩头村荒废了十多年的荒地上,六百多亩冬桃种植基地里生长的夏桃,在这五月的季节里,已经开始采摘,我看到村民满心喜悦地收获着他们的希望。”今年,从东川归来的作家杨家彬感叹道。
说起东川,人们脑海里闪现的第一印象往往就是“铜”。数千年的伐薪炼铜、毁林开荒、砍树烧炭等人为活动,导致当地生态系统遭到毁灭性破坏,“座座山头走蛟龙,条条沟口吹喇叭”是20多年前东川大地最真实的写照。
而如今,走进东川,放眼望去映入眼帘的都是苍翠的青山,清澈的湖水一眼到底,道路两旁的行道树干净挺拔,昔日光秃秃的山峰早已不复存在,绿是东川的主旋律。
近年来,经过一系列强有力措施的实行,东川区生态脆弱恶化的趋势已逐步扭转,并向良性发展。山绿了、天蓝了、水碧了、日子红了,是当前东川区的真实写照,几代东川人梦牵魂绕的大事正一步步变为现实,为东川高质量快速发展筑牢坚实基础。
山绿了
在东川区汤丹镇竹山村的矿山公路旁,“国家长防林建设工程东川北部基地”的石碑屹立了20多年。斑驳陈旧的石碑旁边,一望无际的华山松犹如一道道绿色的墙。
为了让东川绿起来,当地狠抓林业生态建设造青山。2013年以来,全区累计投入造林资金4.52亿元,完成营造林建设36.9万亩、荒山造林22.91万亩,实施退耕还林15.18万亩,全区森林覆盖率从2005年的20.77%提高到2018年的33.7%,是全省同一时期内森林覆盖率增长最高的县区之一,东川生态脆弱恶化的趋势已彻底扭转并向良性发展。
天蓝了
山绿了,也要让天蓝起来。为此,东川区持续推进蓝天保卫战行动,坚持以推动环境空气质量持续稳步改善为核心,强化道路、施工等扬尘管控,加强堆场扬尘综合治理,采取有效覆盖措施防治扬尘污染,让东川区灰蒙蒙的天空彻底成为了历史。
同时,东川区实施强化工业废气、餐饮油烟、等污染治理,推进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辆工作,鼓励淘汰老旧工程机械和农业机械,强化营运车辆燃料限制及运营管理,积极推广新能源与节能汽车,通过多重措施,确保东川的蓝天常在。
经过一系列政策的治理,截至目前,东川全区空气环境质量稳定达标,空气质量优良率均为97.7%以上。
水碧了
山绿了,天也蓝了,水,也清起来了。近年来,东川区深入实施碧水保卫战行动,以水环境质量目标管理为核心,坚持标本兼治、源头防治,经过长时间的治理,当地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大菜园水源地、野牛水库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水质状况保持稳定。
同时,东川区还狠抓河道生态修复工作,实施小江流域生态修复治理,建成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小江流域河道保障体系,用一系列措施保障了东川区“水长清”。
不仅如此,东川区还牢固树立“治理小江就是保护长江”的理念,开展小江流域“沿江绿化、沿江筑堤、沿江截污、沿江开发”综合治理,确保实现“十三五”末小江泥沙减排目标。并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严格监管小江沿线污水排放,构筑金沙江下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做好饮用水源保护工作。
日子红了
红土地孕育出绿色的森林,翠绿的植被净化出清新的空气和清澈的水源,东川不断改善的生态不仅让东川人民生活得更加舒适,也让东川区人民享受到了生态的红利,让自己的钱包鼓了起来。
说到生态红利,东川区乌龙镇的群众颇有发言权:乌龙镇农科部门结合生产实际,充分利用东川区乌龙气候资源和水源条件,在跑马、大村子村、碑棋社区实施稻田养鱼项目,将水产养殖与种植业有机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和改善稻鱼共生互利、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生态系统,实现了“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东川人不仅从绿色中收获生态红利,还转变思路,变“废”为宝。
如果说东川区乌龙镇的稻田鱼是当地群众巧妙利用生态资源获得红利的典型例子,那么东川泥石流越野赛则是利用生态资源变“废”为“宝”的典型。
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的东川泥石流越野赛已经成为一项参赛选手多、规模大、赞助商多的国内顶级赛事,2011年东川泥石流越野赛被CCTV评选为中国十大体育营销城市经典案例,享誉全国赛车界,成为了让世界了解东川、了解昆明、了解云南的名片,同时也成了中国重要的汽车越野赛之一,有力助推了东川地方经济和中国汽车运动的发展。
如今的东川大地,绿意的装点让东川生机勃勃,蓝色的天空是东川最美的背景色,清澈的河流湖泊则见证着东川优美的生态环境,红色的土地则寓意着东川人民越过越红火的日子。绿、蓝、碧、红正在东川大地上勾画出一副绝美的画卷。
云南网实习记者 张易 记者 黄磨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