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是全国唯一的白族自治州,以“风花雪月”闻名于世。除了令人着迷的“风花雪月”外,近年来,大理在乡村振兴之路上取得的成绩也同样令人瞩目。如今,走进大理田间地头的小村庄,你总能看到村民脸庞上洋溢着阳光般的笑容,乡村迸发的活力令人欣喜。
大理的田园蓝天 耿嘉 摄
新中国成立以来,大理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心、攻坚克难,谱写了一部农业农村经济不断发展、乡村面貌翻天覆地、人民生活蒸蒸日上的乡村振兴新篇章。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的基础,在通往乡村振兴的路上,大理州涌现出了一批以产业兴旺引领乡村振兴的典型。
产业兴旺促增收
寸双福是大理鹤庆西邑镇乔仁甸村的一名村民,他说:“以前乔仁甸只有一条泥土小路,到几公里外的街上买东西只能靠人背马驮,山地只能种点玉米,村里又脏又乱,房子破旧不堪,还被附近村的人叫‘穷人甸’。”
乔仁甸村,因地处高寒山区、交通不便、基础设施欠缺、水利设施滞后、人均收入微薄,当地百姓生活极其艰苦,在发展产业前,乔仁甸村是当地出了名的穷村。
而如今,乔仁甸村通过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全村种得最少的农户每年也有将近8000元的收入。除此之外,乔仁甸村民们还养起了蜜蜂,形成了“小规模、大产业”的庭院经济发展格局,靠着发展产业,乔仁甸村在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离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也越来越近。
如今的乔仁甸村,泥巴路变成了水泥路、村容村貌也发生着巨变,昔日贫穷落后的“穷人甸”,如今已成为村民眼中的幸福村,而这一切的背后都是乡村产业兴旺带来的最直接红利。
如果说乔仁甸村的乡村振兴之路“略显苦涩”,那巍山县马鞍山乡的乡村振兴之路则充满了甜味。
近年来,巍山县马鞍山乡依托自生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红雪梨种植产业,并将红雪梨产业与乡村生态旅游有机融合,通过冷库储藏、错季销售等措施,全面提高红雪梨产业经济效益,为乡村振兴夯实了基础。
为了更好地推动红雪梨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巍山县还大力扶持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开展加工技术和产品创新,扶持农产品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努力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从而让红雪梨产业的产业链得到了延伸。
如今,巍山县马鞍山乡红雪梨种植面积达到了3万亩、鲜果总产量达3万吨,经过精深加工的红雪梨衍生产品销价高达300元以上/kg,通过产业的提质升级,马鞍山乡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乡村振兴的道路越走越宽了。
事实上,在通向乡村振兴的路子上,大理州各个地区依据自身不同的特点,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例如,作为大理州24个乡村振兴试点村之一的祥云县刘厂镇大波那村,就走出了一条发展产业园的路子。
刘厂镇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农业产业基础,充分挖掘和拓展农业的多功能性,通过土地流转,进一步优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要素配置,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农特产品精深加工和农村新兴服务业,建成了现代农业产业园,引领带动了大理州乡村振兴。
永平县龙门乡大坪坦村则以党建为引领,成立农民互助社,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茶产业,走出了一条发展高山生态茶产业,以青绿茶山撬起金山银山的生态富民路之路,也同样为大理州乡村振兴事业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大理湾桥镇 濮阳 摄
在大理,像这样通过发展产业从而助推乡村振兴的例子还有很多。虽然各个地区有各个地区不同的方式、做法,但它们的共同点是都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都为大理州实现乡村振兴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产业兴旺结硕果
经过多年的不断努力,大理州在产业兴旺助推乡村振兴的路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截至目前,全州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已初步建成,特色经济作物面积达1396.4万亩。抓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累计培育州级以上龙头企业235户、现代农业庄园60个、农民合作社6037个、家庭农场1370个、新型职业农民17528人。
全州农民合作社入社率达33.35%,60.4%的农户直接或间接受益。同时,不断加快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较快。
2018年,全州完成农业总产值416.01亿元,同比增6.2%,排名全省第二位,农业增加值233.57亿元,增长6.3%,排名全省第三位,农产品加工总产值达304.65亿元,同比增10.21%,排名全省第二位,休闲农业接待1512.7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28.61亿元,分别同比增14.95%和10.56%,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额达14.1亿元,同比增15%。
下一步,大理州将加大力度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围绕农业总产值、农业增加值双增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以上的目标,以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为引领,抓实农田水利建设、调优农业产业结构、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抓好品牌建设保护、实施好数字乡村战略,大力实施产业强县兴村行动,推进“一县一业”示范创建,着力打造“一村一品”专业村。
站在新起点上,大理州将继续不断奋发进取,砥砺前行,在实现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走出特色、走得更远。
云南网记者 黄磨西
责任编辑:杨茜
(黄磨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