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绽放泰国:云南非遗进校园架起文化互鉴桥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绽放泰国:云南非遗进校园架起文化互鉴桥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1-27 21:0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我们常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过去我总在默默追问: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到底有多远的距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白沙细乐”代表性传承人和凛毅在“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泰国推介活动落幕后感慨道,“直到这次走进泰国曼谷、大城府,向当地民众推介云南非遗,尤其是踏入曼谷国际学校的那一刻,所有疑惑都有了清晰的答案。”

(和凛毅与参加活动的泰国学生合影留念)

近日,“云南非遗·乐动曼谷——‘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非遗校园体验日”活动在泰国曼谷暹罗新加坡国际学校( Siam Singapore International School)成功举办,来自曼谷三个学校的师生共同参与,沉浸式体验解锁云南非遗魅力,具象化传递“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文化内核。

(活动现场,和凛毅指导泰国学生学写纳西族东巴字)

本次活动以云南非遗为核心载体,旨在促进中泰校园文化共鸣,吸引泰国师生赴云南探寻非遗之美与山水之韵。活动开场,播放云南文旅宣传片。云南风景秀丽,拥有6项世界遗产、8座历史文化名城、777个中国传统村落、170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5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等国家级文化品牌符号。从“风花雪月”的大理到“柔软时光”的丽江,从热带雨林西双版纳到人间仙境香格里拉,云南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润着多元民族文化的交融之美。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白沙细乐”代表性传承人和凛毅现场演奏“白沙细乐”经典曲目,让师生感受云南生活的松弛与深情。作为出身非遗传承世家的传承人,和凛毅深耕白沙细乐传承数十年,曾赴欧洲5国巡演、亮相央视“星光大道”年度总决赛,其个人与家庭斩获多项荣誉,以乐为媒持续传播云南文化。

(泰国学生学写东巴字)

“笔绘云南”环节,和凛毅讲解“东巴文”这一世界现存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的价值,展示“日、月、天、地、山河”等象形文字,指导学生亲手书写东巴文,十名学生现场分享自己创作的作品,和凛毅现场点评,活动现场笑声不断。

互动环节成为中泰文化共鸣的高光时刻。泰国学校的老师携泰式木琴等本土乐器即兴奏响旋律,和凛毅以竖笛默契呼应,生动诠释了“音乐无国界,生活皆诗意”的美好理念。随后,和凛毅奏响轻快的竖笛曲调,带领现场学生跳起充满纳西族风情的“纳西打跳”,欢快的节奏、灵动的舞姿让全场氛围热烈高涨。所有参与学生都收到了一份满载云南山水情谊的特色礼物——来自丽江玉龙雪山、迪庆梅里雪山、石卡雪山的特色纪念品,让云南的风景之美与文化暖意长久留存。

(泰国学校的老师携泰式木琴等本土乐器即兴奏响旋律,和凛毅以竖笛默契呼应)

来自新加坡的学生Sky表示,这次活动最印象深刻的是音乐的多样性与中国非遗传承人的才华,中泰文化在乐器演奏中的融合令人动容,东巴文似画般的表达也极具解读空间;中国留学生易子琪提及活动中的舞蹈体验,结合自身云南旅行经历,点赞大理古城、玉龙雪山等景点与菌子火锅美食。

暹罗新加坡国际学校校长Christina Chan评价说,这场活动以音乐、舞蹈、动手实践等学生喜爱的形式传递文化,大幅提升学生参与度与文化兴趣,让学生在泰国就能感受云南风光与非遗魅力。“非常感谢活动主办方将瑰丽的云南文化带到曼谷校园!通过今天的沉浸式体验,我们不仅领略了云南的山水之美,更深切感受到其文化的多元魅力与深厚底蕴。为此,我们已决定明年正式启动云南研学项目,将组织集团旗下泰国、老挝、缅甸等国家分校的学生深入云南,亲身探寻纳西非遗的传承密码、触摸雪山草原的自然肌理,在行走中感受‘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的独特韵味。”Christina Chan说。

(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记者 李映青)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