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云南红河州发挥经济大州“挑大梁”作用

中共红河州委书记赵瑞君在发布会上指出,红河州在“十四五”期间的发展成就可以归纳为:一个历史性跨越、三个全域性突破和六个整体性跃升三大方面。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云南红河州发挥经济大州“挑大梁”作用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1-24 20:3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11月24日,云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红河专场举行。中共红河州委书记赵瑞君在发布会上指出,红河州在“十四五”期间的发展成就可以归纳为:一个历史性跨越、三个全域性突破和六个整体性跃升三大方面。

第一,实现一个历史性跨越

红河州全州经济总量继2019年突破2000亿元后,2025年预计突破3000亿元、达到3100亿元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连续5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经济实力历史性地迈上了新台阶。产业投资占比从“十三五”末的42%提升至60%以上;实有经营主体超56万户、居全省第3位,实有“五上”企业2184户、净增量居全省第2位,民间投资占比保持在50%以上。蒙自经开区红河综保区跻身全省千亿级园区行列,实现13个县市省级以上园区全覆盖,成为全省开放平台最齐全、支持政策最集中的州市,4个市入选中国西部地区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2个市位列云南省县(市、区)高质量发展前10。2025年前3季度全州经济增长5.5%、增速位列全省第1,经济增长贡献度连续两年居全省第2,发挥了经济大州“挑大梁”作用。

第二,对标“三个定位”,推动实现三个全域性突破

一是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从“单点治理”向“全域发力”突破。我们坚持生态优先、治污有效、发展优化,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创建为全国首个天然氧吧州,异龙湖实现从“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转变,全流域244个村庄实现污水治理全覆盖,COD从2021年的64.2㎎/L下降至今年10月份的33.5㎎/L,今年将如期兑现脱劣的“军令状”。全州地表水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从78.6%提升至92.9%,甸溪河国家水利风景区入选全国河湖长制典型案例,森林覆盖率提升至60%,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哈尼梯田成为全球首个集“世界文化遗产”“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于一身的“活态”传承保护样本。绿色能源总装机突破1000万千瓦、较“十三五”末增长107%,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8.5%,林草总产值突破700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147%,被列为全省唯一的林业碳汇试点州市,屏边县被列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县之一。

二是沿边开发开放示范区建设从“沿边开放”向“全域开放”突破。我们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沿边产业园区为牵引,红河(河口)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蒙自陆港型省级重点物流枢纽为点,中越铁路、高速公路、红河流域为线,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为面,协同推进“口岸+腹地+跨境”一体化发展,推动搭建云南省昆明、红河、大理等7个州市,越南老街省、富寿省、河内市等8个省市共同参与的中越红河流域“7+8”合作机制,形成“一河联通、多地互动、上下游协同、合作共赢”的高水平开放新格局,每年与越方联合举办中越(红河)边境经济贸易旅游交易会,去年吸引16个国家932家企业参展参会,完成采购交易额125亿元、创历史新高,今年刚刚结束的“2025红河节—红河流域中越合作周”联合发布《红河流域中越地方合作共识》,对外开放的影响力、辐射力和带动力更加强劲。金水河口岸通过监管场所智能化改造让通关时效提升50%,助力金平边境经济合作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158.6%,从简易通道蜕变为功能完善、通关高效的国际性口岸。河口口岸6家外汇指定银行与越南老街省14家银行建立双边本币结算合作,与22个国家(地区)建立结算渠道。“中越跨境陆路运输模式改革”案例入选全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第六批“最佳实践案例”。“十四五”以来,口岸进出口货运量1720余万吨、货值1015亿元,对越贸易额稳居滇越贸易首位;建成启用河口口岸南溪河联检大楼,今年出入境人员将超600万人次,出入境人流量居全省首位;河口口岸成为全国中药材最大进口口岸,对越农产品出口量最大的陆路口岸。

三是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从“示范带动”向“全域创建”突破。我们始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全州各项工作的主线,持续巩固拓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促进全州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形成“一圈两带三盟百点”全域创建新格局,完成第4轮民族团结进步“十百千万”示范引领工程238个。常态化开展文化旅游、体育赛事、民族节庆活动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在全省率先设立“红河州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金”,建设37个全方位嵌入式社区,累计创建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单位)12个、省级490个,高质量建成49个边境幸福村,沿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州平均水平,民族团结、宗教和顺、边疆稳定、社会和谐、跨越发展的良好局面持续巩固。

第三,实现六个整体性跃升,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一是产业结构更加优化。深入实施农业全产业链攻坚行动,5年农业投资累计达1372亿元,投资规模保持全省前列,培育农业龙头企业894户、居全省第2,水果、蔬菜、禽蛋产量和家禽出栏居全省第1,中药材产量居全省前3,推动咖啡产业链式发展,“红河蓝莓”单品产值超百亿元,成为全国最大设施蓝莓主产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增至34件、居全省第1,红菜、红果、红花、红米、红畜、红酒、红糖、红药、红茶“九红”品牌知名度不断打响。红河州拥有34个工业大类、85个工业中类、135个工业小类,我们坚持大抓产业、主攻工业,大力发展“绿电+先进制造业”,招引落地魏桥集团193万吨低碳铝项目(一期),全部采用国际领先的600kA+电解槽,建成全球首个电解铝AI智能系统,吨铝电耗较行业均值低500千瓦时,树立全球电解铝行业新标杆。成功招引美科48GW单晶拉棒一期项目,建成全球单体最大的单晶拉棒生产线,并在东南亚布局下游产业,开展跨境产能合作。锡铟储量居世界首位,锡产能位列全球第1,形成全球第一且完备的锡产业链,建成上海有色网(个旧)金属交易中心。全球最大的天然虾青素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的水晶钻石生产基地等项目落地红河,弥勒产业园区入选全省3个承载低空制造业的重点园区之一,浩翔科技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航模发动机制造商。开远解化搬迁项目推动褐煤从“燃料”向高附加值化工新材料升级,引进招金集团与蒙自矿冶公司进行股权改革,以资金、人才、技术、管理优势盘活白牛厂矿山资源,预计年综合产值超百亿元。深挖红河文旅资源纵深广、底蕴厚、元素多、四季皆可游等比较优势,建成22个4A级景区、居全省第1,元阳阿者科村获评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弥勒市荣获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建水县作为全省唯一地区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市场信用经济发展试点,3个村被评为省级“旅居云南”高质量发展试点、数量居全省第2,成功入选中国最具潜力文旅城市,预计今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9000万人次,旅游总花费超千亿元、较“十三五”末实现翻番。

二是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全州公路通车里程突破3万公里,较“十三五”末增加4400公里,建成并开通全国民族自治州首条城际高铁,红河蒙自机场具备通航条件,13县市“县县通高速”成为现实。完成水利投资超360亿元、总量持续位居全省前列,累计建成水库502座、总库容达12.06亿立方米。建成省内首个高原山地百万千瓦级永宁风电场,搭载全国首台700兆瓦先进燃煤机组的红河电厂扩建工程成功并网发电,推动我州成为红河流域首个千万千瓦级综合能源基地。累计建成5G基站1.37万座,较“十三五”末增长14倍,所有行政村及49个边境幸福村5G网络全覆盖,入选国家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

三是区域发展更加均衡。统筹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弥勒市入选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河口入选全国边境小城镇建设试点,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十三五”末的47.7%提升至51.3%。获批省级国际联合实验室4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家,数量居全省第2。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44.6%、高于全省4.2个百分点,完成城镇棚户区改造5.2万套、老旧小区改造1133个、惠及居民26.9万户。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分别达98.1%、66.6%,分别较“十三五”末增长6.7个、33个百分点。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十三五”末分别增长19.6%、35.7%,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共同富裕的基础不断打牢。

四是民生保障更加有力。财政支出75%以上用于民生领域。在全省率先成立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共同体,投入超20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舍78.61万平方米,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100%在流入地公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一本上线率较“十三五”末增长10.6%,开远市成功创建为全省首批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河口沿边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列入部省共建实施方案。13县市全部达到国家卫生县城标准,建设急重症、妇产、儿童、心血管、肿瘤、精神卫生6个省级滇南区域医疗中心,三级公立医院从7家增至15家、居全省第2,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9张,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作为脱贫人口体量居全省第2位的州市,建立健全线上线下“双线并行”常态化监测帮扶机制,精准识别监测对象21803户82514人,做到了风险消除应消尽消,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蒙自“622”等联农带农模式在全省推广。出台全省首部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地方性法规,在全省率先实现县级失能照护机构、老年幸福食堂县城所在地、街道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

五是社会文明程度更高。蒙自市、开远市获“全国文明城市”殊荣,是全省唯一一次创成2家全国文明城市的州市,连续多年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2个、文明村镇23个、文明单位16个、文明家庭3个、文明校园10个,创建数量居全省前列,10人荣登“中国好人榜”。“红河州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助推乡村振兴工作”入选国家文物局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十佳案例,舞蹈《云上梯田》荣获群众文化艺术领域最高政府奖项“群星奖”,舞蹈《火塘》获第十四届全国舞蹈展演优秀节目奖,民族烟盒舞《马缨花》成为国内大众争相追捧的“网红爆款”,在英国爱丁堡艺术节精彩亮相,乡村“家长夜校”经验全省推广,建成覆盖全州县乡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1591个。

六是边疆治理更加高效。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红河实践,推广“十户一格、五网一体、三级联调”基层治理“1053”红河模式,建成9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村(社区)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90%以上矛盾纠纷在基层妥善化解,连续5年未发生恶性命案、个人极端事件、群体性事件,群众安全感综合满意率达97.49%、创历史新高,法治建设群众满意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7.5%以上。高效运转“1262”预警叫应机制,紧急避险转移安置群众7.4万人次,11起案例在全省推广,应急广播预警避险案例入选全国十佳案例。连续31年未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生产安全事故下降率居全省前列。巩固深化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机制,走私、偷渡等跨境违法犯罪率5年来大幅下降。

随着“十五五”新征程的开启,红河州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奋发进取、真抓实干,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开创红河发展新局面!

(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记者:李映青)

【责任编辑:严玉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